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婚姻

「分別為聖」的教會性教育

張勇傑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13/01/2017

青少年是教會未來的棟樑,按著聖經真理牧養他們成長是上帝交託給教會的使命。現今社會充斥著性解放的資訊,與基督教的價值觀相違。青少年在不同價值觀拉扯下,容易感到迷惑困惱。因此教會性教育工作是重要的,但不少教會缺乏教導性教育的經驗,讓牧養工作事倍功半。因此,明光社舉辦了「教會青少年情性教育牧養工作坊」,裝備教牧從情緒及屬靈層面支援青少年。工作坊完結後,我們在此提出幾項意見,讓教牧能得著一點啟發。

「家長」的定義

明光社資料室
12/10/2016

家庭是組成一個社會的重要單元,是維繫社會凝聚力及促進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家長作為家庭的頭,其角色的重要性(無論是對子女,或是對整體社會)是不容置疑的。家長的角色既然如此舉足輕重,那麼,誰是(或誰可以成為)孩子的家長便顯得重要。以下將透過美國的狀況,探討誰是家長對孩子福祉的影響。

寧教人打仔,莫教人……

── 生命倫理錦囊 第27期
陳永浩、吳慧華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高級研究員
27/09/2016

在中國傳統社會裡,婚姻不單是人生大事,更是社會制度的根本。結婚不單是兩個家族的事,更有權衡利益、連結關係及傳宗接代等功能。在三綱五常等禮儀、制度和道德規範下,婚姻大事必須有「父母之命」。

電影小組2016 —— 第十、十一回: 《我的少女時代 與 紀念日》

舉辦日期: 
08/11/2016

從戀愛走到婚姻,我們都有許許多多的經歷和回憶:浪漫、甜蜜、困難、誤會、衝擊、分離、復和、成長...
讓我們一起欣賞這兩部台灣及香港電影片段,並談談戀愛與婚姻,期待大家到來一同討論。

多元就不成家

蔡志森
明光社總幹事
12/09/2016

一些支持性解放和同運團體近年在台灣推動所謂「多元成家」,簡而言之,就是要打破一直以來社會組成家庭的一些基本元素,包括透過婚姻、血緣、領養和姻親關係而形成的一種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在親疏有別的前提下,家人成為我們在時間、精力和金錢皆有局限的情況下,優先要關心的對象。

婚姻是制度

張勇傑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30/08/2016

制度,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法令及禮俗等規範,並要求社群成員共同遵守。制度本身不是恆久不變的真理,而是會隨著歷史而轉變。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制度,莫過於婚姻制度。在父權社會下,「一夫一妻多妾制」在舊社會是普遍存在的,但這通常只是上層社會人士的特權,一夫一妻制仍是社會上一般老百姓的主流。

香港人婚姻態度研究詳細數據

1. 調查階段

研究分作兩個問卷調查部份,第一部份為「香港人婚姻態度」調查,委託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張宙橋博士、羅耀增博士及李德仁博士負責收集數據。第二部份為「香港基督信徒婚姻態度」調查,邀請基督教會參與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