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生死教育

存在的理由——不能遺忘的名字

呂英華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17/03/2023

這個世界有很多人被遺忘,從自己最後一位親人去世,只剩下自己一個時,他們的存在價值彷彿被抹去,因為世上沒有人知道他們是誰,他們住在哪裡,他們的名字是甚麼,然後他們就獨自孤伶伶地死去。人被拋進世界之中,活在一個充滿不同群體、不同身份的世界,故此,在解釋一個人的存在時,無法不提及其所屬群體、關係。

生死教育 – 從認識死亡到珍惜生命

舉辦日期: 
28/07/2021

生命的意義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認識在世生命的終點站 -- 「死亡」,也可以讓我們更為珍惜生命及尊重生命。是次分享,我們將移師到新成立的「一切從簡」殯儀服務社企及生死教育書店作直播,並與這新創社企的創辦人伍桂麟先生一起,談談生死教育,聽他分享拓荒推動「遺體捐贈計劃」及「殯儀服務社企」的點滴。

分享嘉賓:伍桂麟先生 ——香港著名生死教育工作者及遺體修復師、前中大醫學院解剖室經理、「一切從簡」殯儀服務社企及生死教育書店創辦人及香港生死學協會會長

死,可以是一個「完美句號」?

活動花絮
吳思源先生
分享嘉賓:吳思源先生 (愛百合牧養總監及完美句號基金執行董事) | 整理:馬迅榮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09/09/2019

提到死亡,中國人或許總會有所忌諱,因為不想面對死亡帶來的不安和恐懼,但如果能為人生寫上一個美麗的句號,用回家的心態看死亡,其實它並可怕。研究中心在「2019生命倫理對談:吾.工.道」請來愛百合牧養總監及完美句號基金執行董事吳思源先生,在7月23日帶領參加者思考死亡,及如何與親人走人生最後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