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請從不聞不問之中走出來
踏入2017年,特首選戰「跑馬仔」,就算如何不問世事、堅離地、無投票權的基督徒,都會「食下花生等睇戲」,少不免也會留意一下。而很多時,教會一句「政教分離」,就叫我們對社會事務抽離,「中立」彷彿成為了我們避世、不聞不問的同義詞。
何時,何地,如何做……
還記得在小學的時候學習作文,老師會以「六何法」教導我們:我們可以從「何人、何時、何事、何地、為何、如何」(即英文的 Who, When, What, Where, Why and How)等方向思考。很多時,當我們答到了以上六個「何」,我們都能寫出一篇清晰而又有條理的文章了。
人工智能?人變低(智)能…?
當我們人人都成為「低頭族」,智能手機本身彷彿比其主人更有智慧、更有記性,要找甚麼都有答案,處事也更有條理。事實上,不論你喜歡與否,人工智慧的應用技術已經應用於我們日常生活裡,就像在智能手機中常使用的「超級助理」應用程式 (Apps),如iPhone的Siri 或是Android 設備上的語音助手,都是人工智能的成功例子。
寬恕:知易行難!
2016年是選舉年……在香港我們有立法會選舉,塵埃剛落定,特首選舉的「前哨戰」已經開始了。遠在天邊的美國,四年一度的總統選舉戰也慢慢進入高潮了。
要做情緒的朋友?
不知由何時起,當我們指一個人「情緒化」,就總帶有負面的意思。有可能是代表他/她的「脾氣」大;或是多愁善感;又或是「大癲大肺」,情緒高漲,時常波動;無論怎樣,「情緒化」似乎是不宜的。
「香港人婚姻態度」研究
婚姻「大事」——廿一世紀香港人的婚姻觀
婚姻對香港人來說是「大事」,卻同時是「大件事」。
由忙碌 到忙亂
上一回說到「Busy」背後的意義:忙碌的確容易使我們陷入那惡者的網羅。其實「忙」除了會「忙碌」,更容易的是「忙亂」——手頭上事務多,壓力一來,樣樣都要緊,事事都需回應,一忙,很易出亂子。
曾經樂滿夏灣拿:Buena Vista Social Club
這是一個在地球另一方,古巴的故事。我們今天對這國家有印象的,可能是卡斯特羅,捷古華拉,甚或是其馳名的雪茄與女排。但其實,這國家的音樂,曾經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