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如何應對社會爭議引發的負面情緒
林天然
| 明光社項目主任(生命教育)
11/11/2019
今天的香港,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動盪、不安與陣痛。從煙火瀰漫的街頭到新聞直播,再到社交媒體的帖文,每時每刻,無日無之地充斥著暴力、仇恨、過激的情緒與言論。置身於如此極端的環境中,相信不少人正受著負面情緒的困擾。「2019精神健康月」籌備委員會委託香港中文大學的調查發現,41.1%受訪者指「社會爭議」對其精神健康有非常負面或頗負面的影響。
亂世社關情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1/11/2019
這是個容易令人迷失的時代,而最可怕的不是因為自己追隨個人的私慾而迷失,而是以為自己充滿理想與承擔,為了真理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時間、心力、前途、以至性命,卻漸漸失去了自己的初心,失去了原來的良善、忍耐和分辨能力,成為自己本來鄙視的人!
性忠誠才是預防愛滋病最有效的方法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11/11/2019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在8月公佈2019年第二季香港愛滋病情況,自1984年香港發現第一宗愛滋病病毒感染呈報個案至今,有關的個案已累積至9,998宗,[1] 相信第三季的感染數字勢必突破10,000宗。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19年10月)
馬迅榮、陳希芝
| 馬迅榮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 陳希芝 (明光社項目主任(編輯及翻譯))
11/11/2019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人肉搜尋(Searching)——失去了才知道從來不了解她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11/11/2019
一個生活在美國聖荷西的亞裔快樂家庭,由於太太Pamela在兩年前病逝,令男主角Kim與女兒Margot的關係變得疏離。
香港首宗同性婚姻司法覆核 MK案敗訴原因
傅丹梅
| 明光社副總幹事
11/11/2019
代號MK的女同性戀者於2018年6月申請司法覆核,就同性婚姻權或民事結合權利,挑戰本港的婚姻制度。由於這宗案件的判決影響深遠,明光社及另外幾個團體嘗試申請介入訴訟,可惜被法庭聆訊後拒絕。案件於2019年5月底於高等法院原訟法庭審結,並於10月18日頒下判決書,法官判申請人敗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