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我們的服務

22/01/2012

基督徒每天處身於社會中,受著各種不同性文化、傳媒報道、生命倫理等資訊衝擊,在不斷變更的世界,如何取得平衡,謹守公義,關心社會,作個入世而不屬世的基督徒乃是一項重大挑戰。
 

對家庭十分重要的幾堂課

林國冬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文化)
22/01/2012

對一個家庭來說,有哪幾堂課是十分重要的呢?就蘇先生一家而言,「婚前輔導」和「準父母預備班」,肯定包括在內。

被政策遺棄的夾心家庭

沈雅詩    |    明光社項目主任
22/01/2012

「我們這類家庭,也該算是N無人士罷,既不是業主,又不是公屋住戶,亦沒有領取綜援,好像甚麼『甜頭』也沒有我們的份兒。」鄧先生語帶無奈地說。

40多歲的鄧先生,是香港典型的夾心階層。他是一名維修技工,太太則任職文員,夫婦二人靠著每月合共19,000多元的薪金,養育兩名分別就讀中二及小六的兒子。其中10,000元的租金支出,便佔了他們入息的一半。

侍產假是重視家庭的表現

沈雅詩    |    明光社項目主任
22/01/2012

任職製作公司的阿佳,是兩子之父,長子今年6歲,次子則21個月大。太太過去兩度懷孕產子,阿佳都有陪伴左右,但礙於公司沒有給予侍產假期,他唯有申請放年假,以便能專心照顧妻兒。

雖則暫時未有計劃當第三任爸爸,但談起政府正牽頭推動向男性員工提供有薪侍產假期,阿佳也舉手贊成。「我個人是十分支持的,因為這三幾天假期實在很重要!」

二人三足

朱景玄校長    |    明光社董事
22/01/2012

金風送爽,不少學校舉辦旅行和戶外活動,都會選擇在這段時間。筆者所服務的學校,亦於日前舉行了運動會。
 
在講求家校合作和重視親子關係的今天,學校都費盡心思,多設計一些讓家長與子女可以一起進行的活動,連運動會也不乏親子項目。今年選定的親子競技項目就是「二人三足」。
 

工時過長 傷身傷家

林國冬    |    明光社項目主任
22/01/2012

大埔的阿穎、元朗的阿芬、鴨脷洲的Joyce,三名女士之間,有甚麼共通之處呢?答案就是她們三人都是超時工作的苦主。

認識香港少數族裔鄰里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義務同工
22/01/2012

香港人口中,少數族裔佔大約5%。我們認識這一群在我們中間的少數族裔鄰里嗎?基督教勵行會多元色彩閃耀坊(SHINE)的李淑賢主任與幾位來自香港、印度和尼泊爾的中心同工,與大家分享了香港少數族裔鄰里的情況。
 

維護家庭 政府有責

張勇傑    |    明光社項目主任
22/01/2012

根據社聯的「香港社會發展指數」調查,香港家庭團結指數持續錄得嚴重倒退。本港離婚率高企、家庭暴力和青少年問題日趨嚴重,但政府投放於支援家庭的資源和社會政策卻未能緊貼需要而轉變。
 

釀愛社群 攪動人心 ── 39名年青信徒的社關通識課

招雋寧    |    明光社 項目主任(青年事工)
22/01/2012

參加者問:「這是明光社第一次搞Camp嗎?」
 
沒錯,舉辦大專生和職青的Camp,是我們的新嘗試。雖然這個Camp只是為期3日,但卻是薪火傳遞的開始。
 

從《那些年》看青少年的情與愛

林國冬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文化)
22/01/2012

一套台灣校園愛情電影,掀起了港台兩地集體回憶。令人回味的地方,或許就是在校園裡,曖曖昧昧,情情愛愛的故事。電影的上映,也讓教育工作者關注學生們的感情故事。他們正面對那樣的煩惱?老師又怎樣伸出援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