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教育與立法
日前在佛山發生了一宗冷血車禍,十多人走過重傷的兩歲小女孩悅悅身旁,竟然無動於衷,令人憤怒和慨歎!有司機甚至落井下石,輾過已躺於血泊中的悅悅,形同謀殺!有人甚至博出名,冒認第一個撞倒悅悅的司機,想從中取得好處;又有人冒認悅悅媽媽開設微博,亂說無遺,完全不知道居心何在。
毋懼傳媒的歌利亞
免費報章《爽報》面世一個月,雖然一出版便被一些家長、教育及宗教團體聯署譴責,除召開記者會,到報社抗議和街頭簽名,呼籲其老闆及總編立即停止渲染色情暴力之外,有關報章亦已超過二十次被裁定違反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被指有一些不雅(即不適合十八歲以下人士觀看)的內容,卻沒有警告字眼和包膠袋。
冷漠的意識形態?
傳媒最蠱惑人心,因為有時你被蠱惑了,還以為自己是聰明人,自我感覺良好大於一切,沒有想到更深層次的人性,會有機會被活埋。
看到內地兩歲的小悅悅被車輾過後,十八名途人視而不見的短片,令人揪心。傳媒報道事件後引起廣泛關注,除了訪問小悅悅父母,追尋兇手外,更找到那位具惻隱之心的拾荒婦和那些見死不救的路人甲乙丙,惟道出的卻是更悲情的社會。
「佔領中環」還是「被中環佔領」?
「佔領中環」運動持續了近一星期,反抗所謂的「金融霸權」。平時周六、日由外傭佔領的中環,這幾天有一群青年人在當中,一邊示威,一邊聲援美國的「佔領華爾街」(至截稿前,有關行動已升級,暫名為「佔領全球」行動)。看看在街頭的示威者,口號就是反對資本主義,但他們的生活是甚麼?
教會是道德的最後防線
隨著愈來愈多評論認為公職人員,無論是特首、高官或議員的私生活和他的工作能力無關,因此,應將兩者分開。亦有人認為選舉不是選聖人,而婚外情與個人能力及誠信無關,因此,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雖然承認有婚外情,不應影響大家是否接納他當特首候選人。這種重才不重德的社會大趨勢,令人憂慮。
新高中通識教育科和公民抗命對教會牧養的衝擊
摘要
研究中心文章與特稿:舊約中的公義——憐憫勝於公義
摘要
過去,不同的哲賢對公義都有不同的闡釋。至於今天,我們要對公義下一個定義,又或是怎樣行才算公義,相信也同樣會牽起連場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