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戀愛關係

愛情是人與人之間一個重要的情感,在這講求浪漫與激情的時代,我們仍深信承諾在戀愛關係的重要,讓人透過委身的戀愛關係認識自己,建立別人,共同邁向幸福的將來。

「性教育」的另一面

15/11/2007

著名的婚姻治療學家,約翰‧葛瑞博士(John Gray)在《男女大不同》這本書中形容男性是住在「洞穴」裏的人,當碰上問題,就背著它走進洞穴,與它單打獨鬥;而女人卻需要「談話」,作為抒發情感的出路。但我們身處的廿一世紀,情況卻是男性不但喜愛走進山洞,而且越走越深,是「自得其樂」?還是步向作繭自綁之路?女性就以很多外在的文化如瘦身纖體去取替她內在的靈性需要,這又可行嗎?

關鍵字 性教育, 戀愛關係

請「幫人」好心分手!

28/09/2007

由愛成恨,因感情破裂而產生的流血自殺自殘事件,現實往往比虛構的小說和電視情節更驚心動魄,例如早前的「青年殺女友伴屍數天跳樓亡」[1]、「青年刀傷變心女友三度自殺」[2]等事件,而且這類事件更有上升趨勢,令人憂慮

關鍵字 戀愛關係

性教育教師訓練三步曲

15/01/2007

近年纖體美容宣傳如水銀瀉地,可謂向全港市民進行思想轟炸!加上傳媒一面倒地以女性身體為雜誌封面及娛樂報導主打,對青少年影響深遠!另外,有調查發現,若果意外懷孕,近四分一學生會選擇墮胎[1],反映不少年輕人均缺乏尊重生命的意識和對墮胎風險的了解,情況令人憂慮!而近數年因分手、「箍煲」失敗而發生的青少年自殘、自殺及傷害對方的個案有明顯上升趨勢,反映出「分手教育」的逼切性。
 
眼見上述情況於本地愈趨嚴重,有關的教育和訓練卻乏善可陳,本社連續舉辦了三個性教育教育訓練講座,分別以上述三個情況為主題,希望能夠幫助老師及青少年工作者更深入認識有關議題。

關鍵字 戀愛關係

家庭是好好戀愛的靠山

15/01/2007

每逢聖誕新年等大時大節,均是少女未婚懷孕/發生婚前性行為的高峰期,雖然某些傳媒會循例呼籲年青人出席派對時要小心,避免醉酒/被落藥以致「出事」,但情況會否因而得到改善則成疑,因節日只是「出事」的催化劑,性觀念才是問題的癥結!香港青年協會訪問了一百零五名十至二十歲邊緣少女,發現近半受訪者發生首次性行為是因應男方要求,其次才是好奇心及受氣氛影響,而少女不懂拒絕的原因主要是怕被男友嫌棄或怕中斷關係而失去對方。[1]究竟現今少女是否懂得在戀愛上定下親熱底線呢?不過問題可能不再在於是否「懂得」,而是「敢與不敢」。

關鍵字 戀愛關係, 電影

遲來的「早熟」?!

23/03/2006

推行性教育,常常聽到老師或導師說缺乏教材,又怕學生「嗌悶」,所以本期網絡向各負責性教育的導師推介一套可供學生欣賞兼討論的電影,就是由薛凱琪和房祖名主演,爾冬陞執導的《早熟》。
 
電影內容豐富,可供討論的話題包括婚前性行為、青少年戀愛、墮胎,還有兩代關係、甚至輟學少年搵工等問題,但處理得輕鬆溫馨,沒有不必要的情慾戲(當然,商業電影其實並沒有甚麼「必要不必要」的情慾戲),雖然劇情有時略為牽強,但以電影帶出自己想講的說話,導演在這方面是成功的(票房亦不俗)。
 

他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性教育又從何說起?

15/01/2005

 

近二百名來自不同學校的老師、社工,在連續三個毋須上學的周未大清早,聚首一堂,不是參加甚麼聯誼聚會,只為好好裝備自己,應付青少年性教育工作的挑戰。事實上,處身於這個提倡多元文化、反建制的世代,踏入青春期的青少年,不少都欠缺整全家庭的教養,對甚麼兩性相處技巧一無所知,卻蠢蠢欲試談戀愛的滋味,同時竟又發現「戀愛無分性別」的「潮爆」道理……,這一代年輕人就是這樣長大的!

愛與痛之間

16/11/2004

我嫁了一位有同性戀掙扎的男人,生命也因著這個選擇掀起了大波浪,平庸的一生變得更燦爛或更黑暗。我見証著生命的蛻變,也嚐受到人生不可改變的無奈。
 
當我跟他還在曖昧朋友的階段,他已經坦白相告,繼而我才考慮是否跟他談戀愛。回頭看,我當時真的有點無知而低估了這個掙扎對婚姻的影響。天真的我以為他找到我後,享受真愛,一切「壞思想」都會過去,什麼「同性戀」自然也會變成「異性戀」。這個童話般的想法,隨著殘酷的生活經驗,一次又一次地被打破了!
 

走過同志路

16/11/2004

我們所指的同性戀過來人,實際是一些已悔改,脫離了同性戀生活方式的基督徒。他們定意離開同性戀的誘惑,將生命交託給神。因著信靠神,他們低落的自我形象及同性戀的轄制,逐漸得著改變。
 
男同性戀過來人一般比較被動、自我、孤獨、需要但又害怕和人(尤其男性)建立親切的朋友關係。部份則和異性相交有如姊妹般,親密、倚賴,卻並非戀愛關係。他們懼怕和男性建立友誼,他們覺得自己比不上對方,既羨慕又恐懼。然而,同性戀過來人就是要面對自身的恐懼,在神裡重新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

當你發現兒女是同性戀者的時候……怎麼辦?

16/11/2004

以下是一個真實的個案,反映了一個母親發現自己的女兒原來是同性戀者的時候,一些普遍的情緒反應和掙扎:

陳太來電人生熱線,她感到十分憂慮,她多年前因丈夫有第三者,而與丈夫離婚,她帶著一子一女生活,陳太後來也有幾位男朋友,甚至有些也曾同居。現女兒已經17歲,女兒有一位十分要好的同學,常來家中玩,有時甚至過夜,陳太也視她為契女一樣,但最近發現,女兒與這要好同學的行為十分怪異及過分親熱,她質問女兒,女兒竟承認她們是一對戀人,陳太十分傷心難過,更痛罵女兒不懂自愛,甚至吵著要趕她走,兩人關係現十分僵。

關鍵字 性關係, 戀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