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科技與倫理

人工智能、生殖科技、社交網絡、私隱保障、保護知識產權等都因著科技和網絡發展而產生了變化。人和人、人和動物、人和物件(電腦)之關的倫理關係會如何轉變?讓我們細心留意。

人工智能也造假

19/07/2023

近年,人工智能(AI)的應用引起了各界關注,生成式AI根據大數據生成文本、圖像,音頻等檔案,而這些程式允許人工智能透過學習而自行決策,生成資料。

圖像造假

長思短想

31/05/2023

《長思短想:當短視與速成正在摧毀社會,如何用長期思考締造更好的未來?》
(The Good Ancestor: How to Think Long Term in a Short-Term World)
作者:羅曼.柯茲納里奇(Roman Krznaric)
譯者:孔令新
出版地:台北市
出版:商周出版
出版年份:2021年

 

誰是真正的創作者? AI產物的版權爭議

24/05/2023

人工智能(AI)在某些專門工作上的應用引起了不少討論,由於它比人類更準確和快速,它會否取代人類,成為了其中一個討論的焦點。

用AI學習、做功課有何不可?

18/04/2023

 

「Hello!AI(人工智能),你好!」

時代實在變得太快。不久以前,當大家還在熱話「元宇宙」(Metaverse),幻想著人人頭帶VR(虛擬實境)眼鏡,配備著外置控制器,自由自在地進入一個全新的虛擬環境時,異軍突起的新型人工智能技術,擬人化程度更高,由OpenAI開發的ChatGPT,已經成為了網絡風潮。聰明的人工智能應用程式不只能為人解難,提供詳盡答案,它還可以看圖識字,甚至出口成文,而其成品更是似模似樣,足以媲美真人寫作。

在「沉浸式」體驗中浮沉

17/03/2023

有關「沉浸式」的遊戲、活動、服務,無論是網上形式或親身體驗,都在逐漸興起。根據牛津英語網上詞典的解說,immersive(沉浸式)是一個形容詞,是指「(沉浸式的遊戲、表演、藝術作品等)圍繞著玩家或觀眾,使他們完全融入體驗之中,過程中通常會使用到三維電腦圖像」;[1] 而按Google翻譯所講,immersive就是「身臨其境」。

科技與惡的距離

26/01/2023

《科技與惡的距離:AI性愛伴侶、人造肉、人造子宮和自主死亡,它如何改變人性和道德,影響現在和未來的我們》
Sex Robots & Vegan Meat: Adventures at the Frontier of Birth, Food, Sex & Death
作者:珍尼.克利曼(Jenny Kleeman)
譯者:詹蕎語
出版地:台北市
出版:墨刻出版
出版年份:2021年

中國第一,科學精準?

26/01/2023

世盃趣事,沒完沒了

四年一度的世界盃終於曲終人散了。足球作為全球最受歡迎的運動,加上在兩年疫情之後,全世界球迷都期盼著可以復常作賽,世界盃盛事理所當然成為大家注目的焦點了!

元宇宙的吸引力

29/06/2022

簡單來說,「元宇宙」(Metaverse)是一個在線的三維虛擬環境,有著去中心化的特質,不少人視它為日常社交連結及玩遊戲的空間。這陣子連繫著元宇宙的,還有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及一些藝術項目,它們都極具吸引力,更吸引投資者投入資金,成為發展的項目。不少年青人亦躍躍欲試,希望投入、體驗元宇宙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