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小心現代文字獄

24/07/2025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深水埗現「軟對抗」團夥 本報昨日披露 警方食環即查

  (香港文匯網.22-7-2025)

鄧炳強:「軟對抗」以看似與國安無關議題作切入點 政府多管齊下應對

  (明報.22-7-2025)

「軟對抗」是一個十分危險的概念,因為被指控的一方往往沒有回應及辯解的機會,但就會被人特別對待,若果被指控的一方真的觸犯了法律,執法部門只要依法辦事,再由法庭裁決就可以了,不應「未審先判、冇得上訴」。當政府官員和執法者經常搬出「軟對抗」來唬嚇表達不同意見的市民的話,只會損害本港行之有效的法治精神,因為一直以來,香港作為一個保障言論和表達自由的社會,市民大眾只要不觸犯法律,應該有充分的自由透過言論和不同的藝術形式去表達意見。若所有政府官員、甚或一般的公務員(如圖書館長或大會堂的經理)都可以隨便不用解釋,便拒絕某些機構借用場地、各項資助的申請、將某些書籍下架、刪除某些歷史資料的話,只會令香港變成人治而非法治的社會。而依賴個人判斷而非客觀的標準,很容易會令這些決定變得十分主觀,甚至捕風捉影,令市民大眾無所適從、人心惶惶,進一步可能變成文字獄。

根據維基百科,「文字獄是中國專制統治者對文人的一種政治迫害,《漢語大詞典》定義為『舊時謂統治者為迫害知識份子,故意從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羅織成罪』,較大規模的文字獄甚至可以牽連千、萬人受害。.. .. ..《中國大百科全書》則定義為『明清時因文字犯禁或藉文字羅織罪名清除異己而設置的刑獄。』」文字獄的特點就是聯想力豐富、上綱上線、加鹽加醋,若果遇上昏君和酷吏,更會「有殺錯冇放過」,株連甚廣,目的就是要令知識份子一味愚忠、盲目遵從皇帝的旨意,對不合理的事噤若寒蟬。而國內在文化大革命和歷次的社會運動,更喜歡用告發的方式去打擊任何在言論、甚至思想上不同意見的「反革命」份子。不過,歷史告訴我們,所謂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這種製造白色恐怖的管治手法,只會令國家和社會陷入更大的危機。

一個社會並非表面上沒有反對聲音,沒有人出來集會遊行爭取某些權益,在諮詢和權力架構之內沒有異見份子就等於天下太平,由治及興,其實這不過是鴕鳥政策,眼不見為乾淨。一個真正為人民服務的政府,要有聆聽和接納不同意見市民聲音的胸襟,無論是公開或私下、直接或間接、明喻或隱喻都應該接納。批評政府並不等於煽動仇恨,政府官員應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回應,而不應動輒以「軟對抗」來打壓一些自己不喜歡聽的言論或表達形式,在官員眼中的「軟對抗」,其實很可能可以為市民消消氣,減低不滿的情緒,若想禁絕市民表達不滿,只會弄巧成拙,小事化大,最終令社會變成隨時可能爆炸的壓力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