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從放榜看香港教育

10/07/2025

何慕怡  |  明光社助理總幹事

升中派位2025叩門位削 派直資名校仍到皇仁叩門:唔得下年試插班

  (香港01.8-7-2025)

升中派位|約30教師學位分配組「接仔」 私家車直送校免學生被搶

  (香港01.9-7-2025)

升中派位結果剛出爐,有人歡喜有人愁。面對香港升中的教育制度,學生必須在過去兩年面對3次呈分試,而這些考試,相信大部份學生的心態並不是對知識的追求,而是在進行一場決定升學出路的殘酷遊戲,家長、學生承受著一定的壓力。家長兩年來替子女四出奔波,由報考直資、到各學校進行面試、再進入大抽獎行列,7月8日總算在這個遊戲畫上一個句號。然而,從新聞報道中仍有已獲不錯學校取錄的學生家長希望更上一層樓,繼續叩門,並明言之後繼續參加插班考試,務求有一天能入到「神校」,聞者也替學生感到辛苦,把孩子的童年目標寄託在一間學校上,這將會培養學生一個怎樣的價值觀﹖香港的教育太著重考試的成績,令家長也不自覺地迷失在這個著重考試成績的競賽中。呈分試的高低,能否入讀一所心儀的學校,並不代表孩子一生的終結。入不到心儀學校,並不代表孩子一事無成,而是要部署如何在新學校中能發揮自己最大的恩賜及興趣。家長若太緊張考試成績,只會弄巧反拙,令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家長要調整心態,讓子女在未來的日子享受學習的樂趣。

昨天的放榜,也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原來當老師,不單要教學出色,還要口才了得,亦要懂得駕車。因為隨著出生率下降,有些中學面臨殺校的危機,教師就要搖身一變成為銷售員,為要搶收新移民、跨境生,見到學生便要把握機會,駕車護送學生到觀塘的學位分配組,他們目的是為學校爭取每一位學生,以至他們能順利開學,以保飯碗。教師一直以來的訓練,相信沒有教導如何「搶學生」的一課,然而,為保飯碗,教師就要充當銷售員。事實上,小學畢業生銳減,根據教育局最新公布的2024/25學年《學生人數統計報告書》顯示,在2023年及2024年間,全港普通日校學生人數共減少逾4,400人。教育局亦預計2024年至2030年間,在港居住的6歲小一適齡人口將由49,600名降至34,100名(減少31%)。而12歲中一適齡人口,亦預測由2024年的68,300名,降至2030年的51, 500名(跌幅24.6%)。面對以上的轉變,教師的教席亦會減少,他們為要保住飯碗,也會犧牲自己的專業。「教師專業操守指引」引言中的第一句說:「教書育人是既專業又神聖的工作。」原來其專業及神聖的工作就是要教師兼任銷售員。韓愈在《師說》一文中開篇就提出了「古之學者必有師」的觀點,韓愈認為,老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也就是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答學生的疑惑。教師需要教育下一代,其任重道遠,理應是作春風化雨,授業解惑,而不是成為專業的搶學生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