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本來就是不完美的家
我的教會今年慶祝95週年,是極少數由華人牧者在香港建立的堂會,作為沒有任何差會或宗派背景的堂會,發展至今有三間堂會、兩間學校、一間社區服務中心,和大部份教會一樣,既有值得欣慰和自豪的歷史,也有不少仍然未如理想的地方,不過,她卻亳無疑問是與我的人生息息相關的屬靈的家。對於我來說,由小學開始一直參與的屬靈的家,就好像原生家庭一樣,弟兄姊妹就像我的家人,既有許多珍貴回憶、亦難免會有爭拗和不愉快的經歷、甚至傷害,但既然神將自己放在這裡,就常常提醒自己:家人是沒有得選擇的,而家人因為十分親近,有時反而更會不加修飾地表達出來,令對方不好受,但絕大部份都是沒有惡意的,不過是「似熟賣熟」、「真情流露」而不願轉彎抹角,因此顯得有點不客氣,但家人之間又何必有隔夜仇呢?不可含怒到日落,饒恕別人七十個七次是我們要終身學習的功課,愈親近的人、也讓我們有愈多學習的機會。
返了教會幾十年,當然會見到教會有不少未如理想的地方,也經常出現自己覺得重要而執事同工或弟兄姊妹有不同看法的事,自己亦曾經因為希望更積極地事奉而離開母會,去了自己門訓師傅的堂會5年,然後又因為母會要植堂和建校而重投母會事奉,我明白不少弟兄姊妹因為對本身堂會的期望落空而轉往其他堂會聚會的原因,但最不想看到的是大家心裡有太多的苦澀和埋怨,以及有太多對教會的負面批評,甚至覺得教會一無是處,彷彿教會已經完全違背了上帝的心意,我離開自己堂會那五年都抱持一些很重要的原則,就是不在另一間堂會批評自己的母會,以及要和母會的弟兄姊妹保持來往,因為家人是一生一世的。
自小在教會長大,其實經歷了許多弟兄姊妹、導師和牧者的關心和愛,也遇上過許多對人十分真誠、對信仰十分認真的人,慶幸上帝提醒我不要只看到教會和弟兄姊妹的不足,更要看到他們的好,雖然英雄多見亦常人,當人和人近距離接觸的時候,總會見到更多的不足和缺點,但從正面看,這些靈魂是因為信任我們的緣故,就像家人一樣忘記包裝和掩飾而在我們面前展現他們的真我,其實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充滿缺點呢?不要只看到別人眼中的剌而忘記自己眼中的樑木。
較早前我在《港我森情》提及過一些我去不同堂會講道二十多年見到的奇怪現象,有人問我是否有很多怨氣,又問我怕不怕影響與個別堂會的關係,其實我提出這些問題並不是因為我對堂會十分不滿,而是因為我對堂會有期望,希望堂會能夠做得更好,因此作出溫馨提示,愛之深所以責之切。而我一直期望堂會和信徒一起努力學習的就是要包容不同的意見,不要將提出意見和批評的人當作攪事份子、甚至是敵人。教會是個學習誠懇和愛的地方,而不是製造紛爭、仇恨的場所,而更重要的是當我們批評教會的時候,不要忘記自己也是教會的一份子。而一些經常因為不滿教會而不斷轉會的弟兄姊妹也許應該反思一下,真的是只有教會有問題,你自己沒有問題嗎?
無論過去和現在,我認為香港的教會整體上做得並不算太差,而在過去幾年當不少牧者和弟兄姊妹移民的時候,大家對一些仍然願意謹守崗位,繼續照顧上帝交給他們的羊群的牧者,以及願意在社會急劇轉變的時候仍然努力傳福音和關愛鄰舍的長執和信徒,豈不應該加以欣賞和鼓勵嗎?雖然許多教會仍然有很多改善的空間,但人間的教會本來就不會完美,永遠無法完全符合上帝的心意、不能夠百份百按照聖經所有教導來做事,這樣講當然不是為了接受教會的領袖得過且過,而是人年紀愈大就會更明白人的軟弱和限制,對人應該會寬大一點。正如當人成為父母之後會對上帝的愛明白多一點,我們對子女無私的愛、不離不棄的愛,不是因為他們完美,而只是因為他們是我們的子女,也慶幸上帝原來用這種態度來愛我們,否則我們恐怕只能常常活在恐懼和不安的情緒之下。批評教會很容易,但先決條件是請先跳進旋渦當中,與大家一起在艱難的環境中奮戰而不是在岸上指指點點,在紛亂的世代,教會最需要的不是評論員,而是願意為羊捨命的牧者、以及願意互相守望、提醒、並肩同行的弟兄姊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