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變性人的法理情
今年5月,香港人度過了一個四十六年以來最熱的5月31日,全球同性戀運動亦在這個月顯得沸沸騰騰,先有法國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引起過百萬人上街抗議,然後美國在一個月內有三個州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包括羅德島州、特拉華州及明尼蘇達州。
W案判決以後—下一站:立法機關及社會的討論
終審法院5月就變性人W案件的判決,引起社會很大迴響,法庭認為法律要反映社會的轉變及當今社會的情況,但法庭並沒有提出任何證據證明香港社會對婚姻觀念已改變,只在判辭第18段指出世界很多國家、地方已接受變性人婚姻的情況,但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香港人已接受變性人婚姻。事實上,法庭亦明白有關判決的爭議性非常大,因而決定暫緩執行判決12個月,留待立法機關修改相關的法例。
賭波合法化十週年盤點
自特區政府於1999年放風要將賭波合法化,明光社立即發起登報聯署表達關注及反對,更委託香港城市大學進行《賭博對青少年的影響》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賭博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是全面的,在經濟適應、才能發展、社群整合及身心維持方面都有不良的效應。我們預期賭波合法化後,青少年將進一步受到賭博的禍害。
安居樂業的迷思
近年,居住問題成為香港人最關心的課題,很多人以擁有一層自住物業為一生的目標,但隨著樓價不斷「飛升」,人工卻二十年不變,擁有自置物業變得愈來愈不可能。為了擁有一個安樂窩,有人集合全家的力量購買,有人選擇租房,有人選擇婚後與父母同住,以節省支出,儲存實力,有人選擇留在低薪的工作,不加薪不升職,為的是要繼續符合資格申請公屋/居屋。您又會作何選擇?
以3A代替「唔准」的性教育
近日,在電視上看見母親的抉擇最新一輯廣告,當中給家長的訊息非常清楚,就是面對子女對性的好奇,家長不要只說「唔准」,非常認同當中的內容,兒童及青少年面對成長中的身體變化,兩性相處及傳媒中的性資訊,充滿好奇,想知更多,但家長卻只會說「唔准」,而沒有進一步解說當中的理由,只會換來子女偷偷麼麼做,不敢讓父母知道,恐怕惹來責罰,相反,父母若能善用這些機會,為子女提供性教育,對建立子女健康的自我形象及性
回應廿一世紀最大的挑戰──性革命
為甚麼明光社要關心性文化?因為我們相信人有神的形象,身體是尊貴的,而兩性關係也須要尊重,不應放縱。事實上,神創造人及萬物,有其秩序,假如此秩序被破壞,教會便應該發聲,使社會不致失序。我們不是要強加基督教的價值觀於大眾身上,只是希望提供另一個思考向度供市民選擇。
學校的性教育工作
歷年會址趣事多
您對明光社辦公室的轉變知道多少?其實15年來我們的會址都離不開荔枝角和旺角之間,在兜兜將轉轉中,看見每一處都有神的恩典,就讓我與大家分享幾件難忘的事情。
一場誤會更認識性文化
父母是香港人心目中的最大英雄
即將踏入四月的清明節,又是孝子賢孫每年春秋二祭的第一祭,每年政府都要在多段道路實施封路措施以方便市民前往掃墓,可見香港非常重視孝道,其實,最近有一個機構做了一個關於「香港人十大英雄人物及十大英雄事件」問卷調查[1],調查於2012年3月2日至5日以街頭訪問形式進行,共訪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