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字版 (生命倫理雙月刊 94期)

發揮人類的特質,成為AI的主人

生命倫理雙月刊 94期 (p.2)
23/06/2025

AI引發失業危機,截然不同的工業革命4.0〉一文曾提到,幾次工業革命對於人們的生活,特別是工作上的影響,不少人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與之前的工業革命一樣,新的科技在取代原有工作崗位的同時,還是會在市場上為人類帶來不少新興的職位,但事實上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在本質上與之前的工業革命截然不同,它對人類社會帶來了天翻地覆的改變。曾在Google及騰訊擔任要職的吳軍博士,在其著作《超級智能時代》中也提到:「與之前三次重大技術革命一樣,智慧革命對社會的衝擊將是巨大的,它會影響到上至國家,中到企業,下至個人的命運。從目前的發展來看,智慧革命對社會的衝擊,甚至有可能超越過去幾次技術革命。」[1]

天生不愛動

生命倫理雙月刊 94期 (p.5)
23/06/2025

《天生不愛動:自然史和演化如何破除現代人關於運動與健康的12個迷思》
Exercised: Why Something We Never Evolved to Do Is Healthy and Rewarding
作者:丹尼爾.李伯曼(Daniel E. Lieberman)
譯者:甘錫安
出版地:新北市
出版:鷹出版
出版年份:2021年

對於那些不愛運動的讀者來說,當看到《天生不愛動》的作者Daniel提到,自古以來,人類便喜歡「逃避不必要身體活動」時,必然會拍手叫好,再看到作者寧願在酒店享受豐富的早午餐,然後小睡片刻,繼而發誓絕不會參加三項鐵人賽一類嚴苛的訓練,必然會感到作者跟自己是同道。

讀者先不要開心得太快,作者其實不是反對運動,也不是不愛動,身為哈佛大學的人類演化生物學教授,探訪過居住在非洲坦桑尼亞乾旱炎熱森林地帶的哈扎人,也深入過盧旺達和烏干達高地的休火山斜坡,觀察山地大猩猩的情況,而與大部份坐在椅子上辦公的現代人相比,作者的活動已經夠多。

為了「卡哇痴」,可以幾瘋狂?反思期間限定消費

生命倫理雙月刊 94期 (p.6)
23/06/2025

因為全城熱愛的可愛動漫主角Chiikawa,由日本紅到香港,熱潮不止,當日本有漢堡包快餐店為其中可愛公仔推出紀念品時,更出現空前的炒賣情況,有人甚至只取下紀念品,乾脆連食物都扔掉,害得快餐店取消換領,以免進一步浪費食物。其實商品買賣,或是收集有興趣的物品,本身並無對錯,但消費者要知道「需要」和「想要」的分別,而如果「購買」變成了「炒賣」,影響到生活,那就要更為留神。

期間限定,有買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