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我們的「7宗罪」?

陳碧珊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文化)
15/09/2006

政府應否為「性傾向歧視條例」立法,早前在香港社會引起激烈的討論,支持立法或反對立法的團體或人士均積極的向公眾表達對條例的意見及關注。2005年9月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與香港基督徒學會舉辦了「跨越圍牆、接納差異 – 性傾向歧視立法對基督徒的挑戰」研討會系列。

非理性領養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5/09/2006

  三個才夠數!去年為回應當時的政務司長曾蔭權呼籲市民生三個,明光社曾舉辦「非常家長」講座,分別請了有一至四名子女的家長分享生兒育女的經驗和感受。作為一個領養了兩名子女的父親,我除了分享自己認為最少應該有兩個孩子,好讓子女在成長之中能夠有伴之外,我笑說自己是支持有三個孩子的,因為可以讓他們在一個「小社會」之中成長,令他們明白很多時不能只顧自己的看法,亦要學懂爭取其他人的支持。

孩子在學校學甚麼?

陳碧珊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文化)
15/09/2006
北美「教育」新動態

走在道德最底線

陳燕萍    |    明光社項目主任(拓展及教育)
15/09/2006

是傳媒的專業操守問題

與學生拼搏365!

陳龍超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15/09/2006

本社獲優質教育基金資助,從去年九月至今年六月期間,舉辦「2006年初中通識教育流行文化工作坊」,分別到訪二十間中學,合共舉行了八十多次工作坊,約八百多位中一至中三的學生參與。
 
工作坊主要針對:
(一)廣告鼓吹的瘦身文化
(二)流行曲鼓吹的戀愛文化
(三)電玩和網上遊戲鼓吹的暴力文化

足球看世界

蘇恒泰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5/09/2006

對中學生而言,相信他們對全球化、商品化、文化、中國現代化等名詞不會感到陌生,不過究竟有多少學生明白箇中的意義?又有多少學生願意花時間認識這些課題?筆者認同教育的真諦不是將學生變成『蛀書蟲』,相反是帶領學生走向世界。可惜現時的教育制度太重視考試成績,學生過於看重書本上的知識,使他們缺乏認識世界的求知欲,令他們未能完全明白在世界,甚至本地發生的事件對社會的影響。
 

強烈譴責第761期壹本便利

23/08/2006

本社強烈譴責2006年8月23日出版的761期《壹本便利》;該期雜誌以藝人鍾欣桐在後台更衣室被偷拍的半裸照片作為封面以及主題內容,本社認為該雜誌的手法可恥,意識極其不良。
 

孌童重犯嚴重 家長護兒有責

陸君樂    |    明光社 項目主任(性教育)
19/08/2006

 

家庭——可有?可無?

楊慶球博士    |    中國神學研究院副教授 | 明光社董事
13/07/2006

時至今日,家庭仍然是社會的基礎結構,一般來說,有家庭的人,更傾向於穩定的生活,對兒童來說,家庭亦是一個較理想的成長環境,但不少人卻誤以為強調家庭便是與單身生活水火不容。其實我們尊重單身者的選擇,我們只是反對那些任意改變傳統的家庭制度的人。今日社會並不否定單身的生活,重視家庭的態度與選擇單身並不矛盾。很多單身不是被迫的,而是一種選擇。單身生活對一些人仕來說是更多機會和機遇。

世盃點滴在心頭

蘇恒泰    |    明光社項目主任(賭博監察)
13/07/2006

足球對一般人來說可能只是一種運動,但對筆者而言,是與爸爸溝通的共通語言。爸爸在近40歲之齡生下我和我的哥哥,他是一名傳統的生意人,外表予人穩重、嚴肅的感覺,在我眼中,他滿有自信、學問淵博,且愛發表偉論。由於爸爸經常在外地工作,很少時間留在家中,即使留在家中,年齡的差距和爸爸的個性亦窒礙了父子之間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