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新聞,還是付錢看比較好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6/09/2020
新聞行業今日十分難做。媒體沒有資金做新聞,新聞記者受制於廣告和讀者興趣,只能做些沒有深度的新聞,部份免費網絡媒體更要為了流量而淪為標題黨,用誇張、出位的標題吸引網民點擊,做劣質新聞,部份則被財團收購,淪為財團喉舌。
關心社會不等於要積極參與政治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6/09/2020
近年不少年青的和關心香港社會的教牧和弟兄姊妹積極參與政治及社會運動,並且對一些不願意積極回應社會問題的教會和教牧口誅筆伐,甚至認為他們背棄了信仰的初衷,失去教會應有的見證。
窺淫、偷拍及相關罪行諮詢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16/09/2020
香港一直沒有針對偷拍的法例,過往警方常以「有犯罪或不誠實意圖而取用電腦」罪來作檢控,但終審法院去年裁定有關條例不應擴展至涵蓋犯罪者使用自己電腦的情況,[1] 故以自己的電子產品犯案不能再控以此罪,讓私人地方的偷拍行為不受監管,出現法律真
跟孩子悄悄話 談談月經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6/09/2020
筆者邀請大家試想像一下以下情境:
情境一:媽媽在家中去完洗手間後,兒子神色慌張地從洗手間衝出來,大叫道:「媽媽,廁板上有很多血啊!你內出血嗎?你看起來像生了病!要去看醫生嗎?」
完美風暴與一點火花
余創豪
|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教育心理學博士,專門於心理測量與統計學,亦是同校哲學博士,專門於科學哲學與歷史,現在是美國阿蘇薩太平洋大學(Azusa Pacific University)應用行為科學與數據科學教授。
10/09/2020
墨菲定律
公平對待 親生和繼子女
傅丹梅
| 明光社副總幹事
09/09/2020
離婚後,有些人不習慣一個人,怕孤獨寂寞,不懂得自處,想搵個伴,填補空虛;又有些父母擔心孩子在單親家庭長大,自己及孩子會受歧視,希望為孩子尋找繼父繼母,但可能只製造一個幸福家庭的假象。
計劃有時,放下計劃有時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02/09/2020
傳道書說: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而過去一年,我們學會其中一個重要的功課,就是計劃有時,放下計劃有時。因為,受去年遍地開花的社會運動和今年反覆無定的疫情影響,許多香港的人和機構都更深體會何謂變幻才是永恆。
難以抗拒的基因編輯技術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高級研究員
01/09/2020
2018年11月26日,時任中國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宣稱已經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成功編輯人類胚胎CCR5基因,讓一對嬰兒從出生開始,便對愛滋病有免疫力,此舉引來不少人討論或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