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開放的信徒群體 無分左翼或本土
近年左翼和本土政治運動在香港沸沸揚揚,當中矛頭直指新移民及自由行。本土派稱他們為蝗蟲,損害香港人利益,更影響香港人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關心新移民福祉及左翼人士則認為新移民既來港就該得到社會資源,以助他們融入香港生活,成為真正香港人。左翼和本土派,在網上隔空對罵,兩派有時互相攻擊,令多元的公民社會敵意上升,對陣升溫。
父母才是最合適的戀愛導師
三月有報道指一所中學因為禁止學生拍拖而公開拍拖學生的姓名,令「中學生應否談戀愛」再次成為城中話題。昔日這是中學辯論比賽的熱門題目,但現今仍然堅持反對中學生談戀愛的人相信已愈來愈少。
愛在抗爭蔓延時
一言不合,繼而動武是過往不少衝突發生的原因,但現時往往是一言不發,首先動武。當一個社會不重視對話,彼此嚴重缺乏互信,而對抗性行動,甚至是肢體抗爭成為了社會運動的主流,大家只重宣示立場而忽略理性交流和互動,要就社會矛盾和分歧尋求共識便愈來愈困難。
手機遊戲似賭博 政府規管勿再遲
近年手機遊戲如雨後春笋般湧現,大部份遊戲都有組隊的元素。所謂組隊,就是玩家透過不同的方式在遊戲程式中獲得不同的隊員,從而打敗敵人。增加隊員的方式,不外乎兩個:一、打敗敵人,將對方納入自己陣營,;二、用遊戲中提供的資源,以隨機形式抽到隊友。
倫理與法律之間的平衡——認同為變性人訂立明確的性別身份
變性人結緍權的爭議,終於到了立法的階段。明光社建議讓完成整項性別重置手術的人,可以用新的性別與異性結婚。有關聯署在一個多星期便有 34,000多人參與。
拒絕讓色情綁架孩子
變性非酷刑 確立清晰性別身份
終審法院去年裁決,已完成整項性別重置手術的W和相類似情況的變性人,可以用新性別結婚。在尊重法治的前提下,無論讀者是贊成或反對性別重置手術,事實上政府都要在一年內安排新措施以配合裁決。
心理性別認同與變性人婚姻
政府因應終審法院去年的命令,最近建議修改《婚姻條例》,讓已接受整項性別重置手術(俗稱變性手術)的變性人,可以按其新性別結婚。若未完成變性手術,則不可。有些人反對這建議,認為一旦現時要求較嚴格的條例通過,日後或許會與新的性別承認法(要求較寬鬆)矛盾,所以現時不宜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