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以憐憫謙卑的態度行公義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5/05/2011

今期《燭光網絡》討論行公義,而在公義問題,「潮流興」將社會分為雞蛋與牆,彷彿凡是建制都有原罪,而凡是弱勢群體都要無條件地同情和支持。於是在一切討論之中,首先將對手界定為霸權,將自己界定為弱勢,便可以將一些本來不合理的行為變為公義。

裝備教師 推性教育課程

吳秀紋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5/05/2011

為幫助學校推行生理與倫理並重的性教育課程,明光社將於本年展開一系列的性教育教師訓練,而系列一之「青少年的性與愛」亦已於4月15日舉行。當日由觸動輔導中心性治療及家庭治療總監程翠雲女士和本港精神科醫生康貴華醫生擔任主講嘉賓。出席者大部份為中學教師、學校社工、家長、學生輔導員及教牧同工等,場面熱鬧,約有60人出席。

通識第一炮之「新聞最前線」花絮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監察及行動)
15/05/2011

我們每天都看到不同的新聞:突發新聞、娛樂新聞、災難新聞……但記者們如何採訪,他們所遇到的難處及挑戰又是甚麼,這些都是行外人難以知曉的。為讓公眾能夠多些了解傳媒的運作,明光社於本年3月舉行了「傳媒通識教育系列- 新聞最前線」,吸引了許多中學生參加。

國民如何教育?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5/05/2011

教育局建議由明年九月開始,逐步在小學和中學推行國民教育,作為中國人應更多認識中國國情。培養對國家的感情無可厚非,但有人擔心會變成洗腦教育。

公義之行 始於足下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5/05/2011

彌迦書6章8節提到行公義,對不少基督徒來說耳熟能詳,就算不是基督徒,亦可能略有所聞,並以此量度身邊一些基督徒的行為。但何謂行公義,有時卻人言人殊,有些基督徒默默耕耘,服侍有需要的人;有基督徒重視政策研究、理性批判和教育;也有基督徒認為敢於衝擊政府、挑戰地產霸權以及所有代表建制的才是真正行公義。

80後社關人 與弱勢同行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15/05/2011

新世代社關人常遭質疑,說他們做秀,搞肢體政治,空有眩目的示威畫面,卻欠缺扎實的政策研究。不過,80後的光譜十分之闊,我們雖然未必有完全一致的領受和策略,但有相同的信仰,亦活在同一個香港,更多的溝通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不同角落的呼聲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青年事工)
15/05/2011

香港在去年7月終於就最低工資立法,之後並通過以28元為起點,為低下階層或非技術工人的收入爭取一點基本保障,以免他們被部份無良的資本家壓榨。事實上,在立法的過程中,不少基督教團體都一直積極倡議和發聲。
 

斜路惜黃花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3/05/2011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紀念,最近往歷史博物館看了相關的展覽,又看了一齣有關香港基督徒參與革命的舞台劇斜路黃花,重溫有關楊衢雲和道濟會堂的歷史。

同運真面目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3/05/2011

最近台灣教育界面對重大的挑戰,因為同性戀教育已漸漸滲入當地的正規課程,並計劃今年8月在小學和初中的性別平等教育課程中推行,西方激進的同性戀教育已漸漸影響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