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青少年非禮增 情況惹人關注
小色狼的懲與教
2010年9月,一名13歲男童在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病強姦一名住院的5歲女童,事件震驚香港社會。雖然警方拘捕男童,但14歲以下男童不能被控以強姦罪,只能被控非禮,引發強烈爭議。因此,法律改革委員會於去年12月建議將普通法中有關「14歲以下的男童在生理上不具備干犯強姦罪的能力」的推定予以取消,意即表示以往10至14歲男童如干犯強姦罪只能被控告「猥褻侵犯」(即非禮)的日子將一去不返。
輔導性侵犯者 首要助尋良知
在色情資訊氾濫、性觀念愈見開放下,近年青少年干犯非禮案件的數字持續增加,情況令人關注。有專責輔導性侵犯者的機構社工透露,在接觸的求助者之中,18歲以下的年青人約佔五分之一,年紀最小的,僅為11歲。雖然近年干犯風化案者愈趨年輕,不過,對於法律改革委員會倡議修改法例,令10歲至14歲男童也可被控強姦,一些機構社工卻有所保留,認為無助解決問題。
內文︰
三年又三年 淫審條例何時改?
2009年7月,《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下稱《條例》)檢討首輪諮詢完成,報告除了表示會討論一系列網絡中的淫褻資訊外,更建議要就淫褻物品的定義,進行研究和商討。
可惜有關的諮詢至今仍然遲遲未見,不論網內網外,大量「踩界」物品充斥巿面,條例未能處理,家長、教師,甚至青少年面對橫流的情慾,已經避無可避。
公眾人物沒私隱?
近年報刊以狗仔隊追縱藝人、城中名人的情況十分普遍,每天報章或周刊的娛樂新聞都有不少揭秘式的報道。當然,我們同意身為藝人或知名人士,於公眾場所的行為,其一舉手一投足都需要十分小心,因為他們的行為實在對公眾或支持者有著一定的影響。
色情體感電子遊戲
繁忙的工作和學習往往讓人吃不消,不少人會選擇玩遊戲機來減壓,所以,電子遊戲機一直都有龐大的市場需求。除了格鬥、角色扮演、戰爭、射擊、賽車等傳統遊戲外,市場上亦一直存在著色情遊戲。隨著科技的發展,在強大軟件和硬件的支援下,遊戲的內容和形式更豐富,玩家能享受的趣味亦更大了,當然亦包括色情遊戲。
謠言真的止於智者?
盲搶鹽成為國際笑話,但大家在大笑之前亦須先了解身邊有沒有親友上了鏡。謠言是否真的能止於智者,往往亦要視乎謠言的本質,最有影響力的謠言往往是附帶相當程度的真實性,再加上具有權威而略帶神秘的消息來源,例如是傳媒引述不願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員或專家意見。
與新來港人士共融
政府決定向每名香港永久性居民派發6,000元之後,引起新來港人士應否同樣獲得有關福利的爭議,更不幸的是在網上出現了不少對新來港人士不滿的言論,於是政府又突然決定透過關愛基金向新移民選擇性派6,000元,是政府政策缺乏周詳考慮的又一明證。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2011年研討會
新一代的基督徒青年在關心社會事務的看法和態度上,或與牧者存著落差。到底今天的基督徒青年普遍關心社會嗎?驅使他們關心社會所抱持的價值信念是甚麼?他們又會否認為自己教會的牧者「未稱職、不社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