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修訂更改性別政策的後遺症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30/07/2024

2013年本港的終審法院裁定,已接受完整性別重置手術的變性人可按身份證上已更改的性別標記,與另一性別的人士結婚。法院亦建議政府參考英國的《2004年性別承認法令》,研究香港該如何解決變性人在所有法律範疇所面對的困難。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4年7月)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30/07/2024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全球

《罪後真相》(The Post-Truth World)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30/07/2024

網媒記者劉立民(張孝全飾)被邀去監獄作訪問而被捲入一宗事件,前體育新星張正義(陳昊森飾)多年前因被控謀殺而入獄,他乘劉立民到監獄時越獄。劉決定繼續追查事件,讓其頻道可以衝到更高的流量,但愈追查就愈發現真相並非他所想像。其他網媒及網民的評論、回應,都不是根據證據而作,而是憑自己感覺來選擇相信甚麼「真相」。

快閃斐濟遊有感

蘇恒泰    |    2016年開始研究移民的可行性,2018年付諸行動舉家移民新西蘭,2020年完成兩年的移民監。育有三名女兒(其中一名在新西蘭出生),現於奧克蘭華人長老會聚會,並在大學生粵語團契擔任導師。
25/07/2024

數月前無意中發現斐濟航空大減價,由奧克蘭來回東京機票只需900新西蘭元(折合約4,400港元),於是二話不說便馬上訂了一家人的機票,又難得航空公司容許乘客在斐濟停留,遂決定先在Nadi留一個晚上,之後再乘機前往東京。

纏擾與傷害難以挽回感情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5/07/2024

一名40歲中國籍男子疑因感情糾紛被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拘捕,他涉嫌在未經前女友同意下披露其個人資料,包括姓名、住址和電話號碼。被捕男子與女事主曾為情侶,於2022年4月分手,後來該男子仍不時聯絡女事主。2023年5月,女事主決定與他斷絕來往。

表達藝術能成為受壓情緒的出口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25/07/2024

你近來覺得自己是否開心?有沒有關注自己的情緒?近年不少團體的調查數字都反映了香港人「不快樂」:有調查指近四分一香港人自覺自己 「不開心」;[1] 有研究發現六成香港學生需要情緒或精神健康支援;

序:知易行難話環保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4/07/2024

今時今日相信絕大部份人都會支持環保,但環保卻是知易行難的事,因為我們必須克服幾個重大的障礙,就是貪方便、愛舒適和只顧目前。

雷聲大雨點小的官僚環保思維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4/07/2024

曾經到過日本旅行並住過在朋友家中的人都會發現,日本人的垃圾回收十分仔細,哪一天收紙張、哪一天收膠樽或普通垃圾,都是有規有矩的,而住客都十分自律,會先將垃圾分類,並且按適當的時間處理,未到回收有關垃圾的日子,會乖乖的將垃圾先留在家裡,不會隨便丟棄。

徵費以外的選項,環保政策的再思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4/07/2024

經濟學家葛尼奇(Uri Gneezy)及李斯特(John A.

不要被「抵」牽著鼻子走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24/07/2024

網上的折扣日,如雙十一(光棍節)、雙十二(購物節),早已被大財團塑造成瘋狂割價的日子,催谷網民購物。筆者曾在一篇文章裡提及,根據阿里巴巴公佈的數據,2016年天貓淘寶在光棍節當天,全球交易額超過1,200億元人民幣,比2015年增加了三成多。該公司當時的主席馬雲還表示擔心物流系統因包裹一時間暴增而未能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