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風雨飄搖光不熄

陳燕萍    |    明光社項目主任
24/05/2006

明光社「窄路同行」步行籌款在神的恩典及保守和弟兄姊妹及友好的支持下,於3月25日傍晚在太平山頂順利完成,當日約有100位弟兄姊妹、友好及義工冒著風雨登山支持,有支持者在報到時對我們說:「今晚的天氣正好反映現今的傳媒、性文化及倫理道德的情況,都是風大雨大!」
 

請勿草率通過《博彩稅(修訂)條例草案》(新聞稿)

10/05/2006

立法會《2006年博彩稅(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將於5月11日(明日)舉行首次會議,據悉,馬會主席夏佳理先生極希望立法會在他離任前通過有關草案,因此,馬會在過去數月積極游說議員在6月30日前完成所有審議工作,以趕及在7月12日(本年度最後一次大會)恢復二讀辯論。
    

當攀過「斷背山」後...

陸君樂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15/04/2006

現在才寫《斷背山》看來是遲了一點,不過仍想把一些看後感分享。說實話,以戲論戲,李安憑此片拿到奧斯卡最佳導演是實力的表現,兩個多小時但不覺悶長(相對《KingKong》…放了不知多少隻蚊)和整齣影片一氣呵成是最好證明。第二,雖然入戲院前已知盡故事內容,但在看的時候仍可感到影片的張力和吸引我有很想繼續看下去的衝動,這亦是導演功力的表現,但我對坊間現時大部分對此片的評價未能盡同意。

回應政府改變賽馬博彩稅的建議

07/04/2006

政府建議將賽馬博彩稅制改為按毛利徵稅,馬會在首三年包底80億元,大額投注者可獲回扣,值得肯定的是馬會不再堅持在暑假加開五天賽馬日,而新建議的折扣回贈在一定程度上有助馬會與外圍競爭,不過政府提出的方案能否有效打擊外圍,本社則深表懷疑。為此,對於馬會的建議,本社有以下回應:

從基督教信仰看自殺

楊慶球博士    |    中國神學院教授 | 明光社董事
23/03/2006

2002 年3月17日,一個尋常的星期日,在長洲島上,有三位年齡14、15歲的青少年透過「燒炭」來結束生命。今年1月先後有兩位教師自殺,這些事件在社會帶來極大的震撼和迴響。據政府統計,98年自殺個案為868宗;99年882宗;00年915宗;01年988宗,即每十萬人有14.1個人自殺,其中男性佔六成。

「留」與「墮」的抉擇

陸君樂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3/03/2006

隨著現代醫學發展,墮胎手術已變得十分乾淨俐落,最近英國更發展至只要懷孕不足九週,便可在家中安全墮胎(都市日報,17/02/2006)。儘管如此,對墮胎的爭議仍持續著,而為了讓讀者更了解墮胎,本期燭光網絡訪問了三位資深輔導員,希望讀者能從另一角度看輔導墮胎工作和前線輔導員對墮胎的看法。

一介武夫 可作甚麼 ?

陳龍超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23/03/2006

在電影「霍元甲」中,「霍」有以下對白:「我只是一介武夫, 可以做甚麼呢?」

當時國家正值被烈強侵吞,文人用諸般方式如變法維新、洋務運動去救國,武夫究竟可做甚麼?當兵保衛國土、當保鑣去保護政要?還是好像霍元甲般成立一所機構( 精武體育會) 教育下一代強身健心,以武修德,達致全人教育呢?

墮胎無價?

陸君樂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3/03/2006

墮胎是一個錯綜複雜的議題,亦可從不同的角度出發來探討。例如在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對中國人來說,胎兒很多時會被看為有生命的獨立個體,所以若孕婦不幸去世,會稱之為「一屍兩命」。同一觀念下,墮胎就等同奪走生命,與殺人無異。然而,從法律角度來看,胎兒並不是人,法律上「活生生的人」有兩大基本條件:完全脫離母體並擁有一套獨立的循環系統。所以非法墮胎並非謀殺,而是另一條獨立的罪行--- 墮胎罪。

香港自殺現象剖析

陳燕萍    |    明光社項目主任
23/03/2006

過去10年,香港的自殺人數不斷上升,根據死因裁判法庭報告顯示,2004年有1187人自殺,以香港690萬人口計算,自殺率是17.2,即每10萬人就有17.2人自殺,平均每日約有3人自殺。失業人士自殺率近30%,排位最高、其次逾12%為退休人士,令人驚訝的是家庭主婦自殺率為11.28%,排行第三位。

一份友情 救了一命

傅丹梅    |    明光社署理助理總幹事
23/03/2006

人物專訪:雪兒(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