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6月6日下午,聖公會約克大主教(The Anglican Archbishop of York)約翰撒他穆博士(Rev Dr John Sentamu)在愛丁堡會議2010(Edinburgh Conference 2010─記念上世紀初宣教運動於1910年在蘇格蘭愛丁堡舉行的地標性會議)的閉幕崇拜證道中指出:今天,耶穌及其福音正面對世界的審判,這個判決取決於信徒的舌頭及生命。換言之,信徒的見證是世界裁決基督教的憑據。他呼龥會眾:「我們必須幫助我們的教會以先知式的行動,為爭取自由而挺身抵抗不公義(Injustice)。
從神學看社會公義
20/07/2010
關鍵字 James William McClendon, Jr., John H. Yoder, Karl Barth, Stanley Hauerwas, 不公義, 侯活士, 倫理學, 愛丁堡會議2010, 政治, 社會公義, 社會關懷, 神學, 福音, 約翰尤達, 群體, 貧窮, 麥堅頓
站在道德最高點的流氓
02/07/2010
若果你問我作為基督徒參與公共事務應該抱甚麼態度,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表裏一致,不要為了達到目的而做一些違背自己信念的事。面對不公義的事,基督徒也會有憤怒的時候,我們可以有自己的立場,反對其他人的意見。但另一方面,我們亦需要有謙卑的態度,承認自己的不足和限制,我們並不是高高在上的審判者,只是真理的追隨者,不能自以為是地猜測其他人的動機,並以自己的推測為唯一合理的解釋,肆意侮辱對方的人格。
投訴的質與量
24/03/2010
有謠傳說明光社是一個喜歡濫用投訴的機構,只要瀏覽一下明光社的網頁,便會發現這是一個「莫須有」的罪名。一直以來,我們對投訴的態度是十分謹慎的,過去幾年,每年明光社發出的投訴呼籲只須一隻手掌便可數完,與所謂濫用投訴機制恐怕有天壤之別。
官僚心態是怎樣形成的?
21/05/2009
一度壞了的沉重鐵門在多個政府部門的繁瑣程序之下,幾個月仍未能更換,但在壓死了一名勤奮的兼職女工之後,過兩天便迅速連夜換好了,在官僚程序之下,彷彿「不見血」是不會變通的!筆者早曾經做過十年長俸公務員(即鐵飯碗中的鐵飯碗),見過很多不同類型的公職人員,對官僚系統的僵化有不少的體會,有兩點我覺得是很重要的: |
關鍵字 社會關懷
「趁佢病.救佢命」──
13/03/2009
香港因全球金融海嘯而帶來裁員潮,失業人數不斷上升,牽連所及,其他社會問題也將逐漸浮現。中大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盧龍光牧師、突破機構榮譽總幹事蔡元雲醫生,以及基督教香港崇真會救恩堂姚健偉牧師,一同探討在經濟逆轉下教會的回應和使命。
關鍵字 社會關懷
在地震後迎接海嘯
01/01/2009
對於金錢觀念極重的香港人,2008年絕對是難忘的一年:年初,當經濟發展仍望「步步高」時,香港賽馬會再三籌劃針對未成年人士的賭博宣傳活動,港人置若罔聞;年中,四川大地震,港人目睹屍橫遍地的災場,經濟雖呈下滑,但大家仍一起為鄰舍大破慳囊,義無反顧;年底,金融海嘯,在身體毫無損傷,但錢袋卻所剩無幾的經濟隆冬,港人重新思索如何「逆境自處」……
「從俗」不如「從心」
06/11/2008
現代人勞勞碌碌,「忙到盡」時,就期待之後可以「玩到盡」,「玩到盡」後,又憂憂愁愁地等待之後又得「忙到盡」──就是沒有金融海嘯,一切還不又是周而復始,萬象卻未更新。「長期浸淫在這般忙亂的城市裡,每個人心中都渴想找尋一處可供休息的『桃花源』。」樂於把眼睛放在起始點,喜歡欣賞人心質樸的吳思源,總樂意與大家重尋生命的得力處。
關鍵字 社會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