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同運議程 LGBT Agenda(2015年6月)

文麗兒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5/07/2015

國際

 
美國全國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

美國最高法院於4月28日就「同性婚姻是否違憲」進行口頭辯論;其後於6月26日九名大法官以5:4裁定同性婚姻合憲。在進行口頭辯論前,最高法院是次收到歷來數目最高[1]的法庭之友(Amicus curiae) [2],其中包括由同志伴侶撫養的Robert Oscar Lopez, B.N. Klein, Heather Barwick, Katy Faust等人,以孩子福祉反對同性婚姻。[3] 辯論前夕更有市民遊行至最高法院表示不接受由法庭定義婚姻,反映此議題複雜且涉及公共利益。[4]

裁決在當地引發激烈討論,超過一百間福音派教會領袖表示不會向最高法院的判決屈服,即使教會被迫認同同性婚姻,他們都會堅守一男一女的婚姻才是合乎信仰。多個州份表示不承認同性婚姻,甚至停止簽發結婚證書:路易斯安那州表示地方法院沒有實施執行判決前都不會承認同性婚姻;[5] 密西西比州考慮停止簽發結婚證書;[6] 位於阿拉巴馬州的Pike及Geneva市不會簽發結婚證書;[7] 猶他州立法官員草擬不再簽發結婚證書的相關文件;[8] 田納西州政府草擬牧師保護法以保障牧者不會被強迫為同性伴侶證婚。[9]

 

愛爾蘭成首個以公投通過修訂婚姻憲法的國家

愛爾蘭同性婚姻公投前夕,一直引起代孕及同志領養等問題的關注。[10] 當地天主教教會表態反對後,其所開設的婚前課程服務遭政府撤資。[11] 5月22日公投結果以62%通過同性婚姻,成為首個以人民公投形式通過同性婚姻的國家。[12] 政府表示希望在秋天可以把婚姻法案進行憲法修訂。[13] 分析指社交媒體、世代價值觀、教會性侵醜聞均是促成同性婚姻的原因。[14] 此外,德國[15] 澳洲的同運團體紛紛緊隨愛爾蘭,爭取讓國民對同性婚姻進行公投。[16]

 

各地同性婚姻情況

北愛爾蘭議會於4月27日以49比47票第四次否決同性婚姻議案。[17] 格陵蘭議會於5月26日以27比0票通過跟隨丹麥的同性婚姻法例,包括承認同性婚姻、准許同性領養及教會必須為同性伴侶證婚,法例將於10月生效。[18] 然而,早前瑞士一對男同性伴侶在美國透過代孕獲得一名孩子,瑞士最高法院卻不承認由美國所發出及寫上兩個父親的出生證明。[19]

現任古巴領袖的女兒於同志遊行當天為同性戀者舉行沒有法律效力的集體婚禮。[20] 至於在關島,一對女同性戀者四月控訴關島政府拒絕同性婚姻,[21] 及後她們得直,美國政府於六月正式通過關島的同性婚姻。[22] 台灣台南市於5月20日起接受戶籍為高雄市的同性伴侶到戶政事務所進行不具任何法律效力的登記,以安慰同志。[23]

 

同運改變教會傳統

英國蘭卡斯特修道院牧者Chris Newlands提出為變性人以新身份堅振,但當地聖公會牧者指出教會應接納所有人,但為變性人進行祝福聖禮(service of blessing)則有違基督信仰中創造的教導。[24] 蘇格蘭長老會代表於5月16日以309對182票通過各堂會可按立已進行同性民事結合的人為牧者及執事,[25] 並在一週後以215對195票通過就按立已進行同性婚姻的人作牧者及執事進行諮詢;如大比數會友同意,此議案則會於明年會議就修訂進行投票。[26]

至於在美國,美國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於5月18日以26對10票通過於2016年會議提出修改會章,主要是提出容許同性戀者擔任牧職,並刪除會章中指同性性行為有違聖經的字眼,並容許神職人員主持同性婚禮。[27] 德克薩斯州於5月21日以141對2票通過《牧師保護法》(Pastor Protection Bill, SB 2065),以保障教會及神職人員因捍衛信仰的原因而不會被強制要求舉行同性婚禮。[28]

 

性解放意識從不同層面滲透

台灣校園的性解放風氣盛行,中小學的性別平等教育正面鼓吹同性戀文化,引起家長不滿;[29] 政治大學的學生為爭取性權,於校園行政大樓外張貼數十張男女赤裸交歡的海報。[30] 台北市政府將補助表格上的「性別」改為「稱呼」,並有先生、女士及其它這三項選擇。[31]

英國全國教師聯盟在四月時通過一項動議,請教師向英國政府施壓,要求強制規定在所有學校的性教育政策中包括對同性戀關係的正面描述;然而,教會學校教師的信仰自由將會受影響。[32] 牛津英漢辭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表示考慮在稱謂中加入「Mx」代表跨性別或那些不希望定義自己性別的人士。[33]

日本教育部推動全國小學至高中學校容許跨性別學生按自定的性別穿校服及使用洗手間。[34]

 

多元家庭關係及混亂倫理

英國男子Adam與妻離婚,與雙性戀女生Brook發展開放式性關係,現與兩名雙性戀女生及兩名兒子同住,並繼續尋找第四者加入。[35] 英國婦人Ellen Brown十二年前捐出卵子給媽媽及繼父,並代母懷孕,生下龍鳳胎後給自己的母親正式領養。[36]

 

強制接受同運教育

美國緬因州一所小學在沒有知會父母的情況下教導小一的學生探索並肯定跨性別。[37] 而在加拿大,則有一名公立小學的女同性戀教師公開分享如何向四歲小孩灌輸同性戀與同性婚姻的美好。[38] 而在安大略省,省長Kathleen Wynne與反對開放的性教育課程的家長對話後表示不會修改內容,家長可選擇在敏感課堂時把孩子帶走。[39]

 

「歧視」成打壓異見的最大理由

北愛爾蘭家庭式經營的亞設餅店(Ashers Baking Company)因拒製寫上「支持同性婚姻」標語的蛋糕而被告性傾向歧視及政見歧視,結果判敗訴並罰款500英磅加堂費,[40] 店主Daniel決定上訴。

美國密蘇里州於4月7日的人民公投以51.4%廢除已定立的《性傾向及性別認同歧視法》。[41],[42],[43] 總統奧巴馬去年簽訂行政指令禁止一切政府部門及政府承辦商於職場歧視LGBT員工,[44] 過去六個月已向相關持分者發出規則及要求他們在工作間實施此指令。[45]

印第安納州一間家庭式經營的回憶薄餅店(Memories Pizza)接受當地媒體訪問時表示不會為同性婚禮提供服務,其後受到恐嚇並被迫暫時結業,[46] 後來店主表示一如以往歡迎同性戀者光顧,但不會為同性婚禮提供服務。[47] 俄勒岡州餅店Sweet Cakes by Melissa拒絕製作同性婚禮蛋糕被告歧視,當地勞工局行政法官宣判店主要向投訴人賠償135,000美元,折算港幣逾一百萬。[48]

肯塔基州一間戶外用品公司HOO拒絕印製提倡同運的T恤被告,法庭判決HOO並沒有違反法例,維護了HOO的良心、宗教自由。[49]

 

其他公共政策改變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 建議修訂捐血指引,容許男同性戀者只要健康狀況良好及在過去一年並未有與同性發生性關係便可捐血。[50] 加拿大變性人組織在爭取更改身份證明文件上的性別後,繼而向人權審裁處投訴,要求停止由醫生單憑快速檢視嬰孩的性器官,就決定嬰孩的性別。組織認為錯誤的出生證明對人造成傷害,進一步推動去除兩性的議程。[51]

 

本港

英國民事結合女子 在港申請司法覆核

兩名女子QT及SS於2011年在英國進行民事結合,QT隨後兩次向香港入境處申請受養人簽證被拒,因為入境處按政策中的「配偶(spouse)」泛指男女結合的異性婚姻,QT因而提出司法覆核。[52]

 

國際不再恐同日 兩隊路線

大同、女同盟會、香港彩虹等同運組織以「同志家暴」為主題,於5月17日下午在銅鑼灣開設攤檔。至於粉紅同盟、大專同志行動、各大專學院學生會、跨性別資源中心等同運組織則以「免費擁抱雙性人」作招徠,於當天晚上在尖沙咀碼頭舉行活動。

 

陳志全遭侮辱 教育市民至為重要

立法會議員陳志全於港鐵車廂內遭到兩名女乘客以涉及性意識的字眼作出侮辱性的指罵,陳志全向平機會作出投訴。該情況或觸犯了現行《性別歧視條例》中的性騷擾。香港性文化學會就事件作出回應,提到反對任何形式的侮辱,亦反對以言入罪,處於不文明的言行之中,應教育社會大眾以提升公民素質。[53]

 

本文資料截止2015年6月26日
 

 

 


[1] http://blogs.findlaw.com/supreme_court/2015/04/a-taste-of-the-many-amicus-briefs-in-the-same-sex-marriage-case.html

[2]法庭之友不是訴訟當事人的任何一方;可能是出於自願之下,或是回應訴訟雙方的當事人請求,法院之友提出相關資訊與法律解釋的法律文書給法庭,以協助訴訟進行,或讓法官更了解爭議的所在。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3%95%E9%99%A2%E4%B9%8B%E5%8F%8B

[3] http://www.supremecourt.gov/ObergefellHodges/AmicusBriefs/14-556_Robert_Oscar_Lopez_and_BN_Klein.pdf

[4] http://christiannews.net/2015/04/26/thousands-march-for-marriage-in-d-c-as-churches-nationwide-stand-for-marriage/

[5] http://www.nola.com/politics/index.ssf/2015/06/bobby_jindal_administration_sa_1.html

[6] http://www.newsweek.com/following-supreme-court-decision-mississippi-may-stop-issuing-any-marriage-347740?piano_t=1

[7] http://thinkprogress.org/lgbt/2015/06/27/3674802/states-resisting-same-sex-marriage/

[8] http://fox13now.com/2015/06/26/lawmaker-has-bill-drafted-to-do-away-with-marriages-in-utah/

[9] http://www.timesfreepress.com/news/politics/state/story/2015/jun/26/tn-lawmakers-drafting-tennessee-pastor-protection-act-response-same-sex-marriage-ruling/311704/

[10] http://www.irishtimes.com/news/politics/marriage-referendum/referendum-body-to-clarify-position-on-surrogacy-and-adoption-1.2210110

[11] http://www.irishtimes.com/news/politics/state-cuts-funding-for-catholic-marriage-agency-accord-1.2210101

[12] http://www.theguardian.com/global/live/2015/may/23/counting-underway-for-irelands-referendum-on-marriage-equality

[13] http://www.irishtimes.com/news/politics/bill-allowing-gay-marriage-to-be-enacted-by-end-of-july-1.2225768

[14] http://www.irishtimes.com/news/politics/marriage-referendum/jane-suiter-lessons-from-the-yes-and-no-campaigns-1.2226705

[15] http://zeenews.india.com/news/world/germany-no-closer-to-legalising-same-sex-marriages_1602903.html

[16] http://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5/may/21/australians-will-feel-ashamed-if-ireland-votes-for-same-sex-marriage-advocate

[17] http://www.bbc.com/news/election-2015-northern-ireland-32488247

[18] https://www.lifesitenews.com/news/greenland-adopts-same-sex-marriage

[19] http://www.contracostatimes.com/california/ci_28161947/swiss-supreme-court-rules-boy-cant-have-2

[20] http://www.bbc.com/news/world-latin-america-32602007

[21] http://www.nbcnews.com/news/us-news/guam-couple-seek-overturn-ban-same-sex-marriage-n340886

[22] http://www.theguardian.com/us-news/2015/jun/05/guam-us-territory-recognise-same-sex-marriage

[23] http://udn.com/news/story/3/904652-%E9%AB%98%E5%B8%825%E6%9C%8820%E6%97%A5%E8%B5%B7%E5%8F%97%E7%90%86%E5%90%8C%E6%80%A7%E4%BC%B4%E4%BE%B6%E8%A8%BB%E8%A8%98

[24] http://christiannews.net/2015/05/25/church-of-england-considering-ceremony-to-re-baptize-transgenders-in-their-new-name/

[25] http://www.telegraph.co.uk/news/religion/11610532/Church-votes-to-let-deacons-and-ministers-have-same-sex-civil-partnerships.html

[26] http://www.theguardian.com/uk-news/2015/may/21/church-of-scotland-married-gay-ministers

[27] http://christiannews.net/2015/05/23/united-methodists-propose-to-change-church-law-to-allow-homosexual-behavior/

[28] http://txvaluesaction.org/texas-house-passes-pastor-protection-bill/

[29] http://taiwanfamily.com/97392

[30]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513/609022/

[31] http://www.storm.mg/article/50188

[32] http://www.telegraph.co.uk/education/educationnews/11517177/Promote-gay-relationships-as-positive-in-school-teachers-say.html

[33] http://www.independent.co.uk/news/uk/home-news/gender-neutral-honorific-mx-to-be-included-in-the-oxford-english-dictionary-alongside-mr-ms-and-mrs-and-miss-10222287.html

[34] http://www.japantimes.co.jp/news/2015/04/30/national/social-issues/schools-japan-let-transgender-students-use-whichever-locker-room-prefer/#.VXADrNKqqkp

[35] http://www.dailymail.co.uk/femail/article-3036709/Man-TWO-live-girlfriends-share-child-rearing-date-nights-kingsize-bed-wants-woman-in.html

[36] http://www.worldwideweirdnews.com/2015/04/09-w112785.html

[37] https://www.lifesitenews.com/news/first-graders-exposed-to-book-about-transgender-boy-without-parental-notifi

[38] https://www.lifesitenews.com/news/lesbian-teacher-how-i-convince-kids-to-accept-gay-marriage-starting-at-4-ye

[39] https://www.lifesitenews.com/opinion/why-kathleen-wynnes-claim-that-parents-can-opt-out-of-sex-ed-is-an-utter-fa

[40] http://www.belfasttelegraph.co.uk/news/northern-ireland/ashers-bakery-lose-gay-cake-case-we-will-not-be-closing-down-we-have-not-done-anything-wrong-says-boss-31233797.html

[41] http://time.com/3814038/missouri-town-repeals-protections-lgbt-residents/

[42] http://www.buzzfeed.com/dominicholden/springfield-missouri-voters-repeal-lgbt-rights-ordinance#.irpvwVgyy

[43] http://www.yesonquestion1.net/news/springfield-gay-voting-yes-to-stand-up-for-freedoms-of-both-sides

[44]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4/07/21/obama-gay-rights_n_5605482.html

[45]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5/04/08/lgbt-job-discrimination-federal-contractors_n_7025564.html

[46]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5/04/01/memories-pizza-gofundme-donations_n_6989852.html

[47]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3033049/Full-house-Indiana-pizza-parlor-reopens-owners-840-000-donations-saying-won-t-cater-gay-weddings.html

[48] http://christiannews.net/2015/04/25/judge-seeks-135000-fine-against-christian-bakers-for-declining-to-make-cake-for-gay-wedding/

[49] http://christiannews.net/2015/04/27/court-upholds-right-of-christian-company-not-to-print-t-shirts-with-gay-pride-messages/

[50] http://www.latimes.com/science/sciencenow/la-sci-sn-fda-gay-men-blood-donors-20150512-story.html

[51] http://news.nationalpost.com/news/canada/b-c-human-rights-tribunal-to-consider-striking-gender-designation-from-birth-certificates

[52] http://news.mingpao.com/pns/%E9%9A%A8%E5%90%8C%E6%80%A7%E4%BC%B4%E4%BE%B6%E4%BE%86%E6%B8%AF%E8%A2%AB%E6%8B%92%20%20%E8%8B%B1%E5%A5%B3%E4%BB%8A%E8%A6%86%E6%A0%B8-%E3%80%8C%E9%85%8D%E5%81%B6%E3%80%8D%E6%8C%87%E7%95%B0%E6%80%A7%20%E7%84%A1%E6%B3%95%E9%A0%98%E3%80%8C%E5%8F%97%E9%A4%8A%E4%BA%BA%E7%B0%BD%E8%AD%89%E3%80%8D/web_tc/article/20150514/s00002/1431539525762

[53] http://www.scs.org.hk/b5_news_details.php?id=20&type=3

 

相關文章

移風易俗的同性戀運動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31/07/2025
專欄:好書推介

《移風易俗的同性戀運動——當前宗教及言論自由所面對的最大挑戰》是一本有關同性戀運動如何改變美國民風的翻譯作品,初版面世已有16年,回望香港過去近二十年的轉變,只覺得似曾相識。本書的作者阿蘭.西爾斯(Alan Sears)和克雷格.奧斯頓(Craig Osten)蒐集了大量資料,以事實解說同性戀運動在短短幾十年改變美國人對同性戀看法的策略,並將它們歸納為六點:

  1. 到處張揚,高調談論同性戀
  2. 同性戀者描繪為受害者,不是侵犯者
  3. 給予維護同性戀者一「正義」目標
  4. 美化同性戀者
  5. 醜化反對者
  6. 籌款:有財就有勢(使美國大企業和主要基金會捐款支援同性戀運動)

而香港的同性戀運動,在近二十年透過四個戰略重點(即同運4C),就是改變文化(Culture)、學校(Classroom)、法庭(Court)和教會(Church),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改變了年青一代人的思潮。大家只要看看現時立法會正在討論的《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便可看到同運在法庭方面的影響力。若不是美國和香港社會近年都經歷十分嚴峻的挑戰和衝擊,以及一些關心家庭及兒童福祉的團體鍥而不捨地進行教育及政策倡議的工作,恐怕同性婚姻或民事結合、以及一些激進的性別主張亦已透過司法和立法機關令香港移風易俗。

面對當前的挑戰,溫故知新,希望大家重新翻閱本書,再對照過去二十年香港社會的文化、學校、法庭和教會走過的路,便知道書中所描述的並非杞人憂天,而是極具有前瞻性、苦口婆心的勸勉。

本末倒置話完美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1/07/2025

許多人心裡都渴望完美,甚至終其一生追求完美,但現實是世界從不完美,而人為了追求完美往往犧牲了一些本來也很美的事物、或者間接地傷害了他人(特別是自己所愛的人)。正如父母愛子女是十分自然的事,但當父母想為子女打造完美的未來時,卻為他們帶來很大的壓力。而一些夫婦認為有子女才能令人生和婚姻關係完美,不惜使用一些倫理上有爭議、自私的人為方法,例如買精買卵借肚代孕等,罔顧了被當成貨物或寵物的嬰兒將來會對身份感迷惘、以及被人為剝奪在親生父母照顧下成長的基本人權,將自己的完美建築在他人的困苦之上。

做父母的當然想將最好的、最完美的給予子女,但期望愈大壓力愈大,近年香港學童的自殺、抑鬱和不想上學的情況令人關注,與父母的完美夢想背道而馳。其實,有時做父母根本毋須刻意做一些事去影響子女,因為每個人在潛移默化之中就受著原生家庭的影響,這樣說不是要做父母的掉以輕心,而是期望父母知道,要引領子女,就要以身作則,用榜樣而不是外力去催逼子女,讓他們知道怎樣走當行的路,比起甚麼贏在起跑線更重要。

最後,傳統教會對牧者、長執和信徒都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大家全然委身、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神,卻容易忽略了當事人和其家人的需要,變成對家庭不友善,將愛神與愛家人對立起來,將優先次序當成不可並存的選擇題,這是十分可惜的,有時所謂完美不是追求單一事件的極致,而是學會兩全其美,不要本末倒置而已,所謂「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禮記.大學》)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5年6月)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1/07/2025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全球

每年到了6月,美國都會舉辦同志驕傲月活動,以記念男女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跨性別者、酷兒在文化及社群所作的貢獻。儘管許多企業長期以來一直支持 LGBTQ(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及酷兒)群體,但在特朗普總統及其政府施壓下,企業不再支持多元化、公平與包容(DEI)政策,有公司負責人表明將不再參與「驕傲遊行」等外部活動,並撤回相關的贊助。因此,有媒體估計,今年6月,不僅六色彩虹標誌將會減少,連企業的相關慶祝活動也會減少。[1]

一項由美聯社-NORC公共事務研究中心(The Associated Press-NORC Center for Public Affairs Research)在2025年5月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約有一半美國成年受訪者認同特朗普總統處理與跨性別議題相關政策的手法,他作為總統的整體支持率雖然只有四成,但就有一半受訪者支持他的跨性別政策,這是相對高的比例。在個別有關跨性別者的具體政策,受訪者對特朗普的支持度並不一致,但如果涉及影響青少年的跨性別政策,受訪者明顯較支持他的決定。約半數受訪者反對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和聯邦醫療補助計劃(Medicaid)等政府保險計劃,涵蓋為19歲或以上的跨性別者提供性別肯定治療(例如荷爾蒙療法和變性手術)。約有三分之二受訪者反對為19歲以下的跨性別者,提供此類治療。

調查也發現,約三分之二的受訪者同意特朗普對於性別的觀點,即一個人是男性還是女性取決於其出生時的生物學特徵。約有四成受訪者支持要求公立學校教師就學生在校自稱自己是跨性別或非二元性別者,向家長報告,但也有有約三成受訪者反對向教師提出此要求,而剩餘的三成受訪者則持中立態度。至於允許跨性別軍人參軍的政策,支持者與持中立態度者均各有近四成,反對者則佔約二成多。[2]

美國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2025年5月公佈的民意調查發現,受訪的美國LGBTQ+(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及酷兒等)族群認為,社會對跨性別者的接受程度較對男同性戀者、女同性戀者或雙性戀者為低。該調查指,約三分之二的LGBTQ+成年受訪者認為,美國最高法院在10年前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裁決,大大或略為提高了社會對同性伴侶的接受程度。另外調查發現,與成年男女同性戀者相比,跨性別者被家庭成員接受的可能性較低。約半數的男或女同性戀受訪者表示,他們被父母接納,約三成多表示,他們被其他家庭成員接納;相比之下,只有約三成跨性別受訪者表示,他們被父母接納,約一成表示,他們被其他家庭成員接納。[3]

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州長Jim Pillen在2025年6月4日簽署了一項法案,禁止男跨女跨性別學生參加女子組運動隊。Pillen在數十名議員、女運動員和其他倡導者的見證下簽署法案,其中包括了前大學泳手Riley Gaines,她因積極倡議禁止男跨女運動員參與女子體育競賽而聞名。此法案的內容比初版的草案有所縮減,初版內容試圖禁止跨性別學生使用依照其性別認同的洗手間和更衣室,即要求跨性別學生只能依照生理性別使用上述設施,不過有關內容後來遭到刪減。[4]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早前簽署了行政命令,當中質疑跨性別者無法符合軍人的要求,美政府隨後實施禁令,禁止跨性別者在軍隊中服役。在該政策影響之下,現役的跨性別軍人須於2025年6月6日前申報自己的性別身份,並自願離開軍隊;國民警衛隊及預備役中的跨性別軍人,則須於7月7日前自願離開軍隊。在自願離隊的限期屆滿,軍方將啟動強制退役的程序。據國防部粗略估計,已有超過1,000人選擇自願離開軍隊,依照規定,他們可獲得一些補償金;但也有軍人表示會繼續留在軍中,堅持抗爭下去。[5]

美國地區法院法官Jon Tigar的裁決,阻止特朗普總統及其政府在發放聯邦撥款資助時加入條款,以實施反對多元化及反對跨性別者的行政命令。Tigar在2025年6月9日表示,聯邦政府不得強迫受資助者停止推動多元化、公平與包容(DEI)計劃,或要求受資助者停止一些肯定跨性別者存在的計劃。他進一步指出,行政部門製定的議程,當中包括了聯邦資助的領域,仍是受憲法約束,並指政府不得將國會撥款武器化,對受保護的群體施加不公平待遇,或壓制政府不認同或視為危險的思想。[6]

國際男女同性戀協會歐洲分會(ILGA-Europe在2025年發佈的「彩虹地圖」顯示,馬爾他、比利時、冰島、丹麥和西班牙在LGBTQ+權利方面在歐洲各國中排名最高,位列第一至第五位。馬爾他過去10年一直穩居該排名的榜首,評分達 88.83%。比利時推出了政策處理基於性傾向、性別認同和性別特徵的仇恨行為後,令其排名躍升第二,並獲85.31%評分。雖然比利時在排名上超越冰島升至第二,但根據比利時機會平等中心(Unia)和男女平等研究所的最新報告,該國仍存在針對LGBTQ+群體的暴力與歧視個案。[7]

明光社

意大利憲法法院在2025年5月22日裁定,女性同性戀伴侶若在海外透過體外受精(IVF)生育子女,二人在意大利均可在法律上獲承認為孩子的母親,即使她們其中一人與孩子並無血緣關係。[8]

英格蘭足球總會(FA在2025年5月1日宣佈,由6月1日起,跨性別女性(男跨女人士)將不得參與英格蘭女子足球賽事。英國最高法院於4月時裁定,《平等法》中的「女性」是指「生理女性」,「性別」是指「生理性別」。基於此判決,英足總的律師建議總會改變政策,不再允許男跨女跨性別者參加女子足球賽事。足總表示一直願意在法律發生重大變化時,重新審視其立場。[9]

英格蘭和威爾斯板球理事會(The England and Wales Cricket Board, ECB在2025年5月2日表示,因應英國最高法院在4月作出的裁決,該會已更新了先前的規則,宣佈將徹底禁止男跨女運動員參加在英格蘭和威爾斯舉行,所有級別的女子板球比賽。該會提到:「由即日起,只有生理性別為女性的球員才有資格參加成年女子和女生的板球比賽。跨性別女子和女生可繼續參加公開組和混合組的板球比賽。」[10]

英國最高法院在2025年4月裁定現行《平等法》中的「性別」僅指生物學上的性別後,英國唯一一位公開了跨性別身份的法官Victoria McCloud計劃將英國政府告上歐洲人權法院(ECHR)。

McCloud於上世紀90年代公開了自己的跨性別身份,並於2006年成為了法官。他向歐洲新聞台(Euronews)表示:「作為一名『擁有』女性生殖器官、數十年前就公開了身份的男跨女人士,現在要求我必須使用男性廁所、男性更衣室,並被當作男性對待,生活對於我這種人來說變得不再可能。」McCloud已離任法官一職,現時是位訴訟顧問,他認為最高法院的裁決可能違反了人權法。在1998年《人權法案》下,英國是受歐洲人權法院的裁決所約束。若要由歐洲人權法院來審理案件,案件必須先經英國的最高法院審理過,之後提訴者可在英國最終裁決後的四個月內提出訴訟。[11]

本地

女同志R和B在南非結婚後,在2020年底接受了「互惠體外受精」,由R提供卵子與男性捐贈者的精子結合成胚胎,再植入B的子宮,由B懷孕並在港誕下嬰兒K。二人欲登記成為嬰兒的父母,但在本港法例下,R並非K的法定父母。二人入稟法院,要求宣告R在法律上是K的父母。高等法院於2023年按《父母與子女條例》,裁定R為嬰兒K的「普通法下的父母」,卻不能成為法定父母。二人早前再度提出司法覆核,要求政府准許R在嬰兒K的出生證明書上被列為父母。

高等法院在2025年6月4至5日聆訊。代表政府一方的資深大律師黃繼明指出,「伴侶關係」複雜多變,定義模糊,難以明確界定標準,武斷劃下任何界線會造成不公。倘若法庭接納「伴侶」關係為法定父母的條件,亦會「引發一連串麻煩」。若法庭接納申請,日後則有可能出現「三名家長」的局面(three parent situation),他舉例說明,指出如提供卵子的女方,提供精子的男方,以及懷胎產下嬰兒的志願者均可成為嬰兒的法定父母,嬰兒便會有「三名家長」。他指出,R若照顧K時遇到困難,例如替K報讀學校等情況,可向法庭申請成為K的監護人。申請方多次強調如果R只可以成為K的監護人,會令K感到尷尬,黃繼明回應指,在許多情況下,「對方只會在意你是否有該權利,而不是你如何獲得該權利。」

法官高浩文將於8月22日前頒下判詞。[12]

(資料截至2025年6月24日)


[1] Stefan Grobe, “Fearing Trump ire, corporate America ditches Pride month.” Euro news. May 28, 2025. https://www.euronews.com/2025/05/28/fearing-trump-ire-corporate-america-ditches-pride-month.

[2] Geoff Mulvihill and Linley Sanders, “Transgender issues are a strength for Trump, AP-NORC poll finds,”  AP. May 11, 2025. https://apnews.com/article/transgender-poll-care-bathrooms-military-trump-b5c9521d3d486e87c8631a99a455df2f.

[4] Margery A. Beck, “Nebraska is the latest state to ban transgender students from girls’ sports,” AP. June 5, 2025. https://apnews.com/article/transgender-sports-ban-nebraska-0c17bc2940b202f7b5199aa425828a8c; https://fastdemocracy.com/bill-search/ne/109/bills/NEB00012817/.

[5] Lolita C. Baldor, “Transgender troops face a deadline and a difficult decision: Stay or go?” AP. June 7, 2025. https://apnews.com/article/transgender-military-ban-hegseth-trump-7b0d95ddcda7f6bed19dec71cd37bb0b.

[6] Janie Har, “Judge blocks administration from enforcing anti-diversity and anti-transgender executive orders.” AP, June 10, 2025. https://apnews.com/article/trump-trans-rights-dei-6367d501717f1388677e128af277fe26.

[7] Inês Trindade Pereira & video by Maud Zaba, “Which European countries are the most and least progressive when it comes to LGBTQ+ rights?” euronews, May 21, 2025, https://www.euronews.com/my-europe/2025/05/21/which-european-countries-are-the-most-and-least-progressive-when-it-comes-to-lgbtq-rights; https://rainbowmap.ilga-europe.org/.

[8] Claudia Greco, “Lesbian mothers win legal status in Italy IVF ruling.” NBC News. May 23, 2025. https://www.nbcnews.com/nbc-out/out-news/lesbian-mothers-win-legal-status-italy-ivf-ruling-rcna208623.

[9] Rory Sullivan, “Football Association to ban transgender women from women’s football in England.” Euronews. May 1, 2025. https://www.euronews.com/2025/05/01/football-association-to-ban-transgender-women-from-womens-football-in-england.

[10] “Transgender women banned from women’s cricket in England and Wales,” AP, May 2, 2025, https://apnews.com/article/cricket-transgender-ban-england-06dd07e6568f086fcb0698cca339666a.

[11] Estelle Nilsson-Julien, “UK's only transgender judge plans to take government to ECHR over biological sex ruling,” Euronews, April 30, 2025, https://www.euronews.com/my-europe/2025/04/30/uks-only-transgender-judge-plans-to-take-government-to-echr-over-biological-sex-ruling.

[12] 〈誕子被裁「普通法下父母」 女同志提覆核〉,明報加東網,2025年6月5日,網站:https://www.mingpaocanada.com/TOR/htm/News/20250605/HK-gcb1_r.htm;〈女同志為伴侶提供卵子產嬰 不獲認可為合法父母申覆核 政府方:任監護人亦可獲法定權利〉,法庭線,2025年6月5日,網站:https://thewitnesshk.com/%E5%A5%B3%E5%90%8C%E5%BF%97%E7%82%BA%E4%BC%B4%E4%BE%B6%E6%8F%90%E4%BE%9B%E5%8D%B5%E5%AD%90%E7%94%A2%E5%AC%B0-%E4%B8%8D%E7%8D%B2%E8%AA%8D%E5%8F%AF%E7%82%BA%E5%90%88%E6%B3%95%E7%88%B6%E6%AF%8D%E7%94%B3/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article/%E5%90%8C%E9%81%8B%E8%AD%B0%E7%A8%8Blgbt-agenda-2023%E5%B9%B411%E6%9C%88

明光社性教育願景分享會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21/07/2025

明光社在2025年5月23日在訓練中心舉辦一次性教育願景分享會,邀請了觸動輔導中心性治療及家庭治療總監程翠雲姑娘分享Z世代成長的挑戰 ,而另一位講員私人執業律師丘志強先生,則講解到青少年容易觸犯的性罪行,當日還有同工介紹到本社為學校主領的性教育工作坊及講座。

明光社

Z世代泛指約在1997年至2012年出生的人,這一代的人在互聯網、智能科技普及的環境中成長,是真正的「數位原住民」,他們對不同科技產品的使用具備一定程度的敏感度。但程翠雲姑娘認為不應單純地以出生年份來劃分誰是數位原住民,因為除了出生年份,小孩成長的家庭環境,也會影響他們對這世界的理解。程姑娘認為Z世代既依賴科技又渴望真實,既焦慮未來又積極行動。她呼籲在場老師理解Z世代的成長背景,持開放態度並尊重其價值觀,以助彼此建立互信,共創雙贏。

 
明光社

丘志強律師表示本港的性罪行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非自願的性罪行」,在未得他人同意下侵犯他人的性自主,如猥褻侵犯罪、強姦、窺淫罪等;第二類是「為保障易受傷害人士而訂立之性罪行」,如與13歲或16歲以下女童非法性交、促使21歲以下女童在香港或外地與第三者非法性交等;第三類是「為維護公眾道德而訂立之性罪行」,如與賣淫相關罪行、亂倫、獸交等。丘律師鼓勵老師成為學生的支援,並教導學生一旦遇到性騷擾及性侵犯要拒絕沉默,勇敢說不。

筆者亦在當日介紹到本社致力推行的情性教育,它宣揚正確的性觀念,重視生命的尊貴、愛的承諾及性的委身,並肯定「婚姻」與「家庭」在社會中的功能,以回應現今世俗文化的挑戰。本社項目主任(性教育)熊嘉敏女士與筆者一同進行簡單有趣的教學示範。會後不少老師都對本社的性教育感興趣,並與同工商討下學年合作的安排。

自2011年開始,本社便為各中小學主領性教育工作坊,至今已累積超過1,600場,我們除了同一時間最多可提供四班工作坊服務之外,也可為學校提供不同主題的學生專題講座、家長講座和教師訓練。如欲了解詳情,或邀請本社同工到校分享,歡迎致電2768 4204與鄧小姐聯絡,或點按以下連結。

明光社情性教育理念

明光社學校專題講座或工作坊

狗公心理學

呂英華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03/07/2025
專欄:好書推介

《狗公心理學:渣男辨認手冊》,雖然書名有「心理學」一詞,但它卻不是一本學術研究書籍,作者只是嘗試從香港的語境下,介紹一下「狗公」文化,當中的資料大多從網絡論壇中取得,若要了解相關的香港通俗文化或“for fun”,這本書可以是一個選擇,身處相關年代的人會對當中內容產生共鳴。

「狗公」一詞,是一個文化詞彙,它在網絡上誕生,而文化詞彙的特點就在於網民大概知道它的意思,但又好像不太清楚,因為其定義不只一個。作者在書的開首便引用了某網絡論壇對「狗公」一詞所作出的定義,讓讀者能夠容易掌握何謂「狗公」。有時候,不得不佩服一些網民的文采和創意,既讓人驚嘆,也令人一路看一路發出會心微笑。

書本內容非常顯淺易懂,在講解「狗公」的定義後,在往後的內容,作者就提及坊間流傳過的「狗公」事件,附上不同界別的「狗公」故事,帶出「行行出狗公」的情況,當中涉及的行業包括地產、網約車司機等,他們透過交友軟件尋找目標,在學界、網紅界,或在社運時期,都發生過一些跟「狗公」有關的故事。

這本書提供了非常多的網絡事件與故事,雖然內容未必經過嚴謹的考證,但它們卻可以讓人認識以「性」為優先考慮的求偶文化與手段,並從中學習如何保護自己,而在性教育方面,當中的內容也能提供一些參考。不過,由於內容較粗俗及露骨,對心志未成熟的讀者並不適宜。

存在的藝術

呂英華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22/05/2025
專欄:好書推介

或許有不少人聽過人本主義精神分析心理學家佛洛姆(Erich Fromm)所著的《愛的藝術》,但它只是「藝術三部曲」中的其中一本,除此之外還有《聆聽的藝術》以及這次會介紹的《存在的藝術》。

進入《存在的藝術》內容前,筆者認為由台灣諮商心理師蘇俊濠為本書撰寫的導讀,能讓人有充份準備才進入本書的主要內容。他能精準地分析現今世代的常態,從而引入佛洛姆的思想對當今世代的反思。蘇俊濠指出,在現代社會中的性經濟、性解放、性自由等,其實是人們在不知不覺中被自戀和商業化所奴役,將自身「物化」再加以性化的產物,人們還會用一句「為何不可?」(Why not?)來合理化這樣的行徑和現象。而在網絡上,現今所掀起的風潮,就是人們都被影像催眠而變得自戀。另外,一些怪誕、無聊、低俗等等的內容,讓人沉醉於「幼兒式的滿足」,同時這也是利用性、攻擊、犯法等的流量密碼換取金錢的荒誕現實。

佛洛姆在《存在的藝術》中所帶出的主軸,就是「重存在還是擁有?」的問題。當一個人注重「擁有」,著眼點便會放在「我擁有了甚麼」而不是存在的本身。人們容易被商業化的社會所影響,不斷量化自己的一切,例如以網絡上的點擊率和「like」的數目來決定自己的價值,或成為著重感官刺激的肉體,他們同時對「我是誰?」的問題怕得要命,他們不敢回答,也不懂得回答。

而著重「存在」的人會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標為何、如何貢獻他人,不斷尋求學習以及了解自己。至於如何邁向重視「存在」的心境,佛洛姆強調一個人要進行「自我覺察」,在寧靜的空間,感應自己的內心世界。書中亦有提及一些操練,某些操練涉及其他宗教,讀者當然不必試著做,只是認識一下別的宗教內容,亦無傷大雅。書中提及的操練重點,主要是將人導向重「意志」而不是「感官」的思考模式。

「重存在還是擁有?」的問題,現代人難以回答,但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自己是可以選擇的。如果想要感受「存在的藝術」,便要試著擺脫一切商業世界所賦予的假象,如「自戀」、「流量」、「性自由」等,這樣或許可以幫助你活在當下。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5年4月)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0/05/2025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2025年3月,美國華盛頓州塔科馬的地區法官Benjamin Settle發佈了一項臨時禁令,暫緩軍方執行特朗普總統之前發出的行政命令,禁止跨性別者在軍隊服役。特朗普政府對Settle的裁決提出上訴,並要求美國第九巡迴上訴法院在上訴期間擱置Settle的裁決。3 月 31 日,上訴法院駁回了特朗普政府的要求。[1]

2025年4月3日,美國地區法官William Smith拒絕了幾個藝術團體的要求,沒有頒佈臨時禁制令阻止實施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該政策要求藝術團體如要獲得國家藝術基金會的資助,必須要證明它們不會宣揚「性別意識形態」。Smith曾在羅德島州普羅維登斯舉行的聽證會上質疑這樣的政策如何與聯邦法律一致——聯邦法律禁止要求接受資助者參與實質上的政府宣傳,但他最後仍拒絕發出臨時禁制令。[2]

2025年3月25日,美國教育部表示,其民權辦公室正在調查俄勒岡州波特蘭市一間負責監督州內高中體育活動的組織有否違規,允許跨性別高中運動員參加女子體育比賽,以及使用女生更衣室。教育部負責民權的代理助理部長Craig Trainor說:「我們不會允許波特蘭公立學區或任何其他接受聯邦資金的教育組織,踐踏保障婦女和女孩的法例。」[3]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025年3月簽署了解散聯邦教育部的行政命令。3月24日,美國教師工會和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入稟法院,試圖阻止特朗普解散聯邦教育部。有分析文章提到,美國政治家一直希望控制教育,保守派贊成地方控制教育政策,以幫助私立和宗教辦學團體,而左傾選民則提供大量資金支持公立學校和性別多元計劃。自特朗普總統上任以來,曾威脅要削減,對教育機構涉及多元化、公平和包容性(DEI)計劃、跨性別政策和親巴勒斯坦抗議等議題的聯邦撥款,他重用的富商馬斯克,致力削減成本,並想解散一些美國機構,以減少「浪費性支出」。[4]

2025年3月31日,美國的教育部、衛生與公共服務部和總務管理局對外宣佈,正在審查哈佛大學及其附屬機構與聯邦政府之間價值2.556億美元的合約,以及價值87億美元的多年期撥款承諾。隨後,上述美國政府部門去信哈佛大學,要求該校滿足多項條件,包括取消多元、公平和包容(DEI)計劃,以及禁止在校園內戴口罩。外界估計這與之前在校園內的支持巴勒斯坦抗議活動,示威者都有戴口罩有關。有媒體稱,包括哈佛在內的幾所接受聯邦資助的精英大學,疑因跨性別政策及校園內的抗議活動,受到美國政府威脅凍結聯邦資助。美國大學教授協會哈佛大學教職員工分會和該學術組織的全國分支機構在4月11日提出訴訟,試圖阻止特朗普政府審查授予這所常春藤聯盟大學的聯邦合約和資助,他們向波士頓聯邦法院表示,政府的舉動非法地破壞哈佛大學校園內的學術自由和言論自由。4月12日,美國司法部在法院裡為政策辯護,但就沒有對外發表言論。[5]

世界田徑總會在會議上討論了收緊女子組參賽資格的提議後,該會主席Sebastian Coe在2025年3月25日表示,女運動員很快將要接受一次性基因測試,符合資格者才能參加女子組賽事。Coe表示將草擬新的法規,並尋找一家有能力的供應商,以協助進行非侵入性的臉頰拭子或乾血斑分析的測試。總會希望透過測試,以判斷運動員的生理性別,以保護女子田徑運動。[6]

2025年2月2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美國的州長會晤期間,曾威脅緬因州州長Janet Mills,若她不遵守禁止跨性別運動員參加女子運動的行政命令,便要停止向緬因州提供聯邦資助。4月2日,美國農業部部長Brooke Rollins曾公開表示,由於緬因州拒絕禁止男跨女人士參與運動項目,農業部要凍結了緬因州一些教育項目的聯邦資助。另外,教育部和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已對該州允許跨性別運動員參加女子比賽展開調查。政府認為,將男跨女納入女子運動項目中違反了「教育法修正案第九條」對女性的保護。

4月7日,緬因州州長Mills提出訴訟,質疑農業部因該州拒絕禁止男跨女參與體育運動,而凍結該州教育項目的聯邦資助。4月11日,美國政府採取行動,教育部宣佈切斷對緬因州公立學校所有聯邦資助,同日,一名聯邦法官發佈了臨時限制令,禁止農業部切斷對緬因州部份項目的聯邦資助。[7]

Jocelyn Samuels曾是美國聯邦獨立機構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y Commission, EEOC的委員,她在2025年1月27日被特朗普總統解僱。Samuels稱,她被告知遭到解僱,因為她支持DEI計劃及她拒絕在極端性別意識形態下保護女性。Samuels是民主黨成員,在4月9日,她提出訴訟,指來自共和黨特朗普沒有足夠權力將她免職,又指解僱她是違法的,並且尋求允許她恢復原職。有另一位委員亦在1月時同樣遭到解僱。EEOC本來是獨立於白宮,之前從來沒有總統解除過當中委員的職務,這項前所未有的舉動導致這個由五名成員組成的委員會無法展開大部份工作。[8]

2025年4月4日,聯邦上訴法院重新審理一宗訴訟,美國加州有一名母親指控公立學校職員在2022年在沒有通知她的情況下,使用男性名字和代名詞稱呼她的女兒,這與其女兒當時表達的性別認同相符,該母親認為這是侵犯了她作為父母的權利。位於舊金山的美國第九巡迴上訴法院審理此案件的法官一致裁定,下級法院的法官在駁回此案時使用了錯誤的法律標準,沒有權衡案件的是非曲直,於是將案件發回下級法院重新審議。[9]

男跨女跨性別者Zaya Perysian在2025年1月底收到郵寄給他的新護照,基於美國總統特朗普頒佈的行政命令,其護照列出了他的生理性別——男性。Perysian是來自美國加州的網紅,於是在TikTok上表示,對特朗普領導下的國務院強制顯示其生理性別,感到挫敗。他偕同其他六名跨性別者和非二元性別者在2月7日提出訴訟,指有關政策違憲。

美國國務院拒絕發表評論,司法部正在法庭上為該政策辯護,亦未有回應外界的提問。

政府辯稱,該政策並不構成非法的性別歧視,也沒有限制跨性別者出國旅行,並提到有關的行政命令重要地指出,性別的不明確定義破壞了「長期以來備受珍視的合法權利和價值觀」。

4月18日,波士頓地方法官頒佈了臨時禁制令,阻止向其中六名提訴人實施相關的行政命令,要求國務院容許六名提訴人擁有符合其性別認同的護照。[10]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2025年1月頒佈行政命令,確立聯邦政府只承認兩種生理性別——男性(M)和女性(F)。此舉令LGBTQ+(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及酷兒等)旅客到訪美國時感到憂慮,現時美國的法律和社會氛圍已令他們感到困擾。4月時有報道指,一些歐洲國家修改了給予公民的旅行指南,方便他們在前往美國前作好準備,並針對跨性別和非二元性別旅行者提出了新的具體建議,讓他們在到訪美國前作好準備。

特朗普的新政策帶來了不確定性,這意味著不少國家聲的跨性別或非二元性別人士,如果其護照、簽證等官方文件上的法定性別標記與出生性別不符,或者性別標記是“X”而不是“M”或“F”,那麼在試圖進入美國時可能會面臨挑戰,美國入境部門的職員,可能會要求他們提供顯示其出生性別的文件。

丹麥、德國建議護照上顯示X性別標記或已改變性別的人士,在旅行前聯繫美國大使館。芬蘭則提出警告,如果旅行者的護照性別與出生性別不符,美國當局可能會拒絕發出旅行許可。[11]

明光社

來自英國的Jennifer Melle是一名高級護士,早前拒絕使用女性代名詞來稱呼一位已被定罪的兒童性侵犯人,此人外號是「X先生」,是一名男跨女跨性別者,他目前被關押在一所戒備森嚴的男子監獄中,他因在社群媒體上假扮成少女以引誘男孩與他進行性行為而被判入獄。Melle在當值時以先生稱呼X,對方因而憤怒,並以言語羞辱她,令她受到種族歧視和人身威脅。隨後她更收到醫院的書面警告,並將其轉交給護理和助產士委員會(Nursing and Midwifery Council, NMC)。她被指違反了NMC的行為準則,沒有尊重病人的「首選身份」,也沒有維護「尊重」這項價值觀。Melle表示,她後來被轉到另一個病房工作,實際上是被降級,而她的名字亦從內部系統中被刪除,令她無法申請加班。

2025年3月,有媒體報道,在基督教法律中心(Christian Legal Centre)支持下,她現在以騷擾、歧視和侵犯人權為理據,向Epsom及St Helier大學醫院協會提出法律訴訟。[12]

2018年,蘇格蘭地方政府計劃在公共委員會中設立女性成員的配額,以提升女性在當中的比例,但政府的法定指引中指出,持有「性別確認證書」(Gender Recognition Certificate)的跨性別女性也應被視為女性。組織「蘇格蘭婦女」不滿相關指引,認為性別是二元及不可改變,故向蘇格蘭法院提訴。蘇格蘭的法院認同地方政府的說法,指性別不限於生理性別,須涵蓋持有性別確認證書的人士。2024年,組織上訴至英國最高法院。2025年4月16日,最高法院裁定,當地《平等法》中的女性是指生理女性,而跨性別女性則不包括其中。判詞提到,《平等法》列明的性別、女性及男性必須是指生理性別,其他演繹既不連貫也不可行,而持有性別確認證書的跨性別女性不符合有關定義,故蘇格蘭政府發出的指引並不正確。[13]

2025年4月有媒體報道,匈牙利議會通過了一項憲法修正案,允許政府禁止LGBTQ+群體舉辦公開活動,此項議案是由總理Viktor Orbán領導的執政聯盟Fidesz-KDNP提出,議案旨在確定兒童的道德、身體和精神發展權利優先於生命權以外的任何權利,包括和平集會的權利。該修正案最終以140 票贊成、21票反對順利獲得通過。[14]

2025年3月25日,日本大阪高等法院裁定,日本現時不承認同性婚姻是違反了《憲法》第14條第一款中提出,法律之下人人平等,以及第24條第二款提出,個人尊嚴和兩性本質上平等的條文。此判決是繼札幌、東京、福岡、名古屋等地方的高等法院後,再多一個高等法院作出相同判決。[15]

(資料截至2025年4月23日)


[1] Luc Cohen, “Appeals court won’t delay block on US military’s transgender ban.” Reuters. April 1, 2025.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appeals-court-wont-delay-block-us-militarys-transgender-ban-2025-04-01/.

[2] Nate Raymond, “US judge skeptical of Trump's 'gender ideology' arts grants restrictions.” Reuters. March 28, 2025, https://www.reuters.com/legal/legalindustry/us-judge-skeptical-trumps-gender-ideology-arts-grants-restrictions-2025-03-27/; Nate Raymond, “US Judge Declines for Now to Block Trump 'Gender Ideology' Arts Grants Ban,” A World Report U.S. News, April 3, 2025, https://www.usnews.com/news/politics/articles/2025-04-03/us-judge-allows-trumps-gender-ideology-arts-grants-restrictions.

[6] Shrivathsa Sridhar, “World Athletics to introduce genetic tests for women.” Reuters. March 25, 2025. https://www.reuters.com/sports/athletics/world-athletics-introduce-genetic-tests-women-2025-03-25/; https://www.tpenoc.net/news/world-athletics-female-gender-tests/.

[8] Daniel Wiessner, “Trump sued by Democrat he removed from US civil rights agency.” Reuters. April 9, 2025. https://www.reuters.com/legal/trump-sued-by-democrat-he-removed-us-civil-rights-agency-2025-04-09/; Chris Stein, “US equality chief fired by Trump condemns ‘demonization of the term DEI’,” The Guardian, February 8, 2025, https://www.theguardian.com/us-news/ng-interactive/2025/feb/08/jocelyn-samuels-eeoc-dei-trump.

[11] Rebecca Ann Hughes, “LGBTQ+ travellers forgo trips to the US as gender rules on passports change.” Euronews. April 8, 2025. https://www.euronews.com/travel/2025/04/08/lgbtq-travellers-forgo-trips-to-the-us-as-gender-rules-on-passports-change.

[12] Sami Quadri, “Christian nurse takes legal action after NHS 'punished' her for calling transgender paedophile ‘Mr’.” The Standard. March 23, 2025, https://www.standard.co.uk/news/london/south-london-nurse-legal-action-nhs-transgender-row-b1218290.html.

[13] 〈英高院裁定按生理性別定義「女性」〉,《信報財經新聞》,2025年4月17日;〈英國最高法院裁定《平等法》女性定義不包括跨性別女性〉,NOW新聞,2025年4月17日,網站:https://news.now.com/home/international/player?newsId=600807;Angus Cochrane, “Supreme Court backs ‘biological’ definition of woman.” BBC. April 16, 2025.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vg7pqzk47zo

[14] “Hungary's parliament passes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 banning public LGBTQ+ events,” AP, Euronews, April 14, 2025, https://www.euronews.com/2025/04/14/hungarys-parliament-passes-constitutional-amendment-banning-public-lgbtq-events.

[15] 〈大阪高院裁定 不承認同性婚姻是「違憲」〉,《自由時報》,2025年3月25日。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991040

地震了,怎麼辦?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
08/05/2025

今年日本會大地震嗎?
對於地震,你認識多少?地震原來有好多種?
甚麼是地震震級?烈度又怎樣計算?
香港是處於地震帶嗎?要怎樣防備才好?

對於一些視日本為「鄉下」,作為外遊時必然選擇的香港人來說,今年7月還會去日本玩嗎?這實在是一個困難的決定。除了早前在網上流傳7月日本會發生海嘯的「漫畫預言」外,[1] 日本政府也作出了警告:未來30年內南海海槽發生「巨大地震」的機率上調至超過80%,關東至九州一帶的太平洋沿岸有可能面臨超過10米的大海嘯,或會造成高達數十萬人傷亡,和高達1.81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這份本來作為長遠警告的報告書,在香港的媒體中,卻變成了「今年會有超過80%會發生地震」的解讀,使不少港人都不敢於暑假期間到日本旅行了。

在這些陰霾之下,3月28日,位於歐亞與印度板塊活躍邊界的緬甸發生7.6級大地震,除了震央古城曼德勒受到嚴重破壞外,連距離超過1,000公里外的泰國首都曼谷也被波及,造成大廈倒塌的傷亡事件。[2] 大家不禁要問:香港雖說並非處於地震帶,但萬一日本或鄰近地方發生大地震時,也會波及香港嗎?

地殼移動與太平洋火環

按現代地質學的理解,地球地殼可分為七大板塊,[3] 而圍繞著太平洋板塊的邊界被稱為「環太平洋地震帶」,也就是大家時常聽到的「太平洋火環」(Pacific Ring of Fire)了。這個火環呈馬蹄形,長度達40,000公里,火環正是不同板塊的交界,導致地質環境相當複雜和不穩定,其上一共有452座火山,還有一連串的海溝、火山弧、火山帶,是劇烈的板塊移動地帶。有統計指,地球上有約90%的地震都是發生在這個火環之中。[4] 由日本的火山活動與地震,到史上最強烈,造成20多萬人罹難的2004年印尼大地震,甚至在美國西岸的三藩市,也曾被這個火環的地殼運動所波及。

地震與海嘯,震級與烈度

而要描述一個地震的規模和破壞能力, 通常會以「黎克特制地震震級」來表示由震源釋放出來的能量。[5] 值得留意的是,地震震級每增加一級,表示能量增加約32 倍,相隔兩級的震級,能量則已相差達1,000 倍。所以大家不要看輕那些地震級數的「小數點」,因為就算只差「零點一級」,其實都已經達倍數的分別了。

至於地震的影響和破壞程度則以「地震烈度表」來表示。烈度的評測是由震動對個人、家具、房屋、地質結構等所產生的影響來斷定,亦可透過地震區域的地震加速儀數據來估算。香港以至許多地方都採用「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來表示地震烈度。 一般來說,距離震中愈近,受地震的影響便愈大,烈度亦會愈高。[6]

而除了上述的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日本和台灣則採用了不同的地震烈度分級制,將烈度分為 8 級,其中5級(強震)及6級(烈震)因級距區間較寬,不利區分災情差別,所以就將5級、6級再分別細分為「5弱」、「5強」、「6弱」與「6強」。大家不要因一個「弱」字,而誤以為地震破壞力比較弱啊,因為即使是「5弱」烈度的地震,也會令大部份人感受到恐懼,並想抓住穩固的物體。[7]

海嘯則是因海底以下或近海底的地震所引發。當海嘯波移近岸邊淺水區時,波速會減慢,波高陡增,可形成十數米或更高的水牆,也可能造成比地震本身更大的破壞。有記錄以來,最具破壞力的海嘯發生在2004年12月26日,印尼蘇門答臘島西北部的印度洋海底發生9 級地震,引發災難性海嘯,海嘯波及印度洋沿岸的所有地區,導致20多萬人死亡,逾百萬人流離失所,造成數十億美元的財產損失。[8]

不過,相對由地震和海嘯帶來的自然災害,其實引發更大傷亡的,往住是由人類自己造成的「二次災害」:由設計不周的福島核電廠引發核災事故,到原本不是緬甸地震震中地區的曼谷,卻有大樓在地震期間倒塌並導致47人死亡,當中的設計失誤和偷工減料,被認定是導致意外發生的主因,而這些情況,本身都是可以避免的。[9]

那麼,香港人何時才可以去日本?要找個「師父」預測一下嗎?

日本當局一向十分重視地震調查,日本地震調查委員會在2013年發佈了「南海海槽」的地震活動長期評估報告。根據歷史記錄,自684年的白鳳地震(又稱天武地震)以來約1,400年間,南海海槽每隔100至200年便會發生8級或以上的巨大地震,而當中最大的地震是發生在1707年的8.6級寶永地震。日本地震調查委員會的長期評估,推算出大地震重現週期約為88.2年。以此推算,對上一次8級或以上的地震是發生在1946年的昭和南海地震,與現在相距79年。所以最新評估,就得出了「南海海槽在未來30年內發生8至9級地震的概率,為75%至82%」的結論。[10]

要理解的是,日本發出的地震預測報告,不是針對今年,而是「未來30年」的機會率。如果因這個「75至82%的警告」而在今年決定不去日本旅行的話,那麼,在未來30年其實也是不能去的,但這可能嗎?

況且,與風暴預測不同,以現今的科技,仍然未能對地震的發生時間、震中位置及烈度等,作出具體預測。當地震發生時,不同類型的地震波會在地球表面和內部傳播,由於它們的傳播速度不同,到達地表的時間也會有異,監測儀器可偵測到先到的縱波(或稱P waves),並在隨後出現的橫波(S waves,通常都有較大破壞力)來臨前的十數秒,發出緊急避震警告。別小看這十數秒的時間,這可是「生死之間」的分別——自小已接受防災訓練的日本市民,知道首要是保護頭部,走往桌下等安全地方避災,也在事前準備好緊急食糧和工具——這可是訓練有素的成果。

香港人,也要擔心地震嗎?

香港人應該為到地震而擔心嗎?是,也不是。

先說不是:香港距離環太平洋地震帶超過600公里,故香港發生大地震的機會較低。理論上,香港處於中國東南沿海地震帶內,這地震帶大致可分為會昌、河源、廣州、靈山的內帶和泉州、汕頭、陽江的外帶。這地帶有可能發生有感地震,但其破壞力則會較小。

相對而言,香港較多是面對風災的風險。在預防災害方面,香港的建築物因有完善的抗風災結構,對大風吹動引致的搖動有很好的防護設計,這間接地對地震震動也有正面的保護作用。不過,更好的建築物規格,也需要人嚴守執行才有用,如像泰國曼谷在地震中倒塌的大樓那樣偷工減料,那就真是「神仙」都難救了。與其心驚地震,不如提防小人和人禍更為實際。

至於「是」,則是因為香港人喜歡到日本、台灣等地旅行,這些地區都是位於「太平洋火環」內,遊客從來都要面對地震和海嘯風險。在前往地震高風險地區時,可預先登記香港和當地政府的外遊提示服務,也可選購一些避災用品,甚至到當地的避震教育中心見識一下,知多一些,風險自然小一些。


[1] 〈日本《我所看見的未來》竜樹諒再預言:7月大海嘯襲台灣及印尼等亞洲地區〉,《am730》,2025年4月21日,網站:https://www.am730.com.hk/國際/日本-我所看見的未來-竜樹諒再預言-7月大海嘯襲台灣及印尼等亞洲地區/552519

[2]  陳玉葆、陳維洵、許大偉:〈2025年3月28日緬甸7.6級大地震〉,「香港天文台」,2025年3月29日,網站:https://www.hko.gov.hk/tc/天文台網誌/109387/2025年3月28日緬甸76級大地震

[3] 七大板塊包括了:一、太平洋板塊(當中在日本地域中又可細分有菲律賓板塊);二、歐亞板塊;三、涵蓋了印度和澳大利亞的印度洋板塊;四、非洲板塊;五、北美洲板塊;六、南美洲板塊;七、南極洲板塊。

[4]  周子馨:〈全球9成地震都在這!環太平洋火山帶 成東亞潛在危機〉,「TVBS新聞網」、Yahoo!新聞,2022年3月23日,網站:https://tw.news.yahoo.com/全球9成地震都在這-環太平洋火山帶-成東亞潛在危機-034618861.html

[5] 發生地震時會詳細記錄的資料包括:地震發生時間、震中(震源向地面的垂直投影位置)、震級(震源所釋放的能量)、震源深度(震源與地面之間的距離)和震源機制(地震斷層的破裂滑動類型,如聚合性或是分離性的板塊邊緣運動,或是橫向斷層式震動)等。而黎克特是首位地震學家提出以地震儀所記錄的地震波振幅表作為地震的分級,所以以他的名字作為量度地震震級指標的名稱。王卓瑤、林靜芝:〈如何解讀地震參數?〉,「香港天文台」,2023年5月,網站:https://www.hko.gov.hk/tc/education/earth-science/earthquake/00694-How-to-interpret-seismic-parameters.html

[6] 〈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1956年版本〕〉,「香港天文台」,網站:https://www.hko.gov.hk/tc/gts/equake/mms.htm

[7] 〈地震資訊 : 震度說明〉,「氣象廳」,網站:https://www.data.jma.go.jp/multi/quake/quake_advisory.html?lang=cn_zt

[8] 〈海嘯——駭人的巨浪〉,「香港天文台」,2006年6月,網站:https://www.hko.gov.hk/tc/gts/graphics/equake-graphics/files/great_waves.pdf

[9] 張子傑:〈曼谷地震大樓倒塌增至47死 泰調查部門拘一名中鐵十局高層〉,《香港01》,2025年4月20日,網站:https://www.hk01.com/即時國際/60231107/曼谷地震大樓倒塌增至47死-泰調查部門拘一名中鐵十局高層

[10] 陳玉葆、王卓瑤:〈日本南海海槽的地震風險及其對香港的潛在影響〉,「香港天文台」,2025年2月14日,網站:https://www.hko.gov.hk/tc/天文台網誌/109354/日本南海海槽的地震風險及其對香港的潛在影響

一切由「家」開始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2/03/2025

家是許多人最後的避風港、最重要的支柱,但家同樣可以是許多人的風暴中心、難以擺脫的「緊箍咒」。原生的家庭對於一個人在性格、心理和習慣的形成影響深遠,包括影響他們婚後與配偶的相處、以及養兒育女的方法。因此,認識自己、了解原生家庭的特點,對如何建立自己的家庭、為人配偶及父母應抱持的態度有很大幫助。作為一個永遠不會完美的配偶和家長,不要為配偶和子女定下不切實際的目標,否則只會弄巧反拙,損害彼此的關係。

當然,為人父母並不容易,面對深受互聯網和手機影響、以及在性解放與LGBTQ(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及酷兒)文化主導下成長的新一代,跟父母成長時的社會環境有很大差異,當彼此出現分歧,要謹記作為父母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愛之深、「學」之切;今期《燭光》希望可以為大家帶來一些啟迪、分享一些心得。而作為信徒,除了學會相處之道,更重要是明白上帝對婚姻和家庭的心意,明白一些有關婚姻和家庭的規範和設計,不是為了限制人的自由、而是為了守護我們的婚姻和家庭,不會那麼容易受外界的風暴和挑戰所侵害。

當社會上不斷有聲音要改變一男一女、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甚至將生兒育女當成像領養寵物,可挑選優良基因,只看重成年人的喜好和慾望的時候,捍衛美善的婚姻和家庭制度來得更為重要,必須讓人明白婚姻又豈只涉及個人的權益與福利,這不只是宗教信念,而是會對兩性關係、兒童福祉甚至社會制度帶來深遠影響。當LGBTQ的文化傳播愈來愈快,教會群體亦無可避免受到衝擊,如何做到接納人而不認同錯誤的倫理觀,是教會的當務之急。

聖經如何看婚姻及家庭

何慕怡 | 明光社助理總幹事
12/03/2025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上台後,他的一些處事手法確實叫人不敢恭維,但無疑他上台後,一些價值觀得以撥亂反正,他先令聯邦政府機構只提供男或女的性別選項,又停止簽發性別中立「X」選項的護照,及限制19歲以下的兒童及青少年接受性別轉換的治療。然而,在當地竟然有教會對以上的政策表達批評與攻擊。在香港,立法會早前討論並通過一項名為「守護本港一夫一妻、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議案。有人會疑問「一夫一妻、一男一女」的婚制不是在香港一直存在嗎?為何還要討論及通過這樣的議案?此文不會敘述爭議的內容及背景,讀者可以自行翻查資料。然而這些爭議的背後,其實正反映當代價值觀已在不知不覺中被動搖及變質。對基督徒而言,我們應回到聖經去尋找婚姻及家庭的本質。

從創世看婚姻的起源

創世記二章18節記載,上帝在創造亞當後感到:「那人獨居不好」,遂以亞當的肋骨造夏娃作為「幫助者」。上帝這樣做,並非只為解決孤獨問題,而是要見證婚姻是上帝主動賦予人類的恩典設計。當亞當第一次見到夏娃,便稱她為:「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創二23),這顯示夫妻關係的本質是「二人成為一體」(創二24),而一男一女是上帝自創世以來建構夫妻關係的獨一設計,這樣的組合才能成為完美及真正的「一體」。

從聖經看婚姻家庭的特質

閱讀聖經可以讓人了解婚姻與家庭的特質:家庭是由血脈相連的成員組成,救恩與信仰可以透過家庭傳承下去,神所設立的婚姻是以一夫一妻作為基礎,一位家庭成員對上帝的信心,可以令其他家庭成員獲拯救,以及夫妻之間應彼此相愛,二人可互補對方不足。

家庭成員間血脈相連
上帝賜福人類「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創一28),此使命是要透過一夫一妻、一男一女的婚姻家庭才可以實現。生育不僅是繁衍後代,更有「教養」的責任,以培育兒女活出上帝的形象,才可以代代相傳去治理大地(申六6-7)。當我們閱讀聖經家譜時,雖然會覺得有點冗長和沉悶,但它卻包含了重要的訊息:家庭是傳遞救恩、信仰的載體,上帝透過家庭血脈實現救贖,從救恩的歷史可見,上帝先呼召亞伯拉罕,然後以撒,以撒又生雅各,雅各生的12個兒子成為了以色列民族的12支派,最後由以色列開始繼續傳揚救恩,全部都是一代接著一代,血脈相連地發生。

一夫一妻是上帝恩典設計
聖經明確以「造男造女」(創一27)一夫一妻作為婚姻基礎。舊約中如亞伯拉罕、雅各,他們雖然都是一夫多妻的案例,但上帝只會按「原初設計」,即一夫一妻作為家譜的延續,家譜中只會承認一個妻子的後代。上帝創造亞當、夏娃作為一夫一妻的典範,後來上帝降下洪水滅世,希望世界從新再開始,當時的新世界也是僅存「一夫一妻」的家庭(創七7),就是挪亞與其妻子,三個兒子與他們妻子的家庭。

救恩以家庭作單位
聖經的記載,救恩是以家庭作為單位的,聖經不乏「一人信主,全家得救」的例子,如上帝因為挪亞的義,他的全家都可以因信進入方舟(創七1),聖經中並沒有提到他的妻子、兒子及媳婦是否義人,就是因為挪亞的義,他的一家八口都可以進入方舟,可見上帝著重家庭,而上帝只會承認挪亞的唯一妻子、兒子及媳婦作為家庭單位裡的成員。

活出基督的家庭
以弗所書五章22節及25節分別說:「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經文道出夫妻關係的更深一層意義,就是彼此要相親相愛,互補成全,以至可以活出基督的樣式。丈夫是妻子的頭,上帝一早已定了男、女在家庭的位置與規律,不容許顛倒混亂。當人們見到丈夫與妻子相親相愛的樣式,就可以將榮耀歸於上帝。家庭是上帝喜悅的,耶穌的第一個神蹟就是在婚禮中發生,當天耶穌出席一男一女的婚宴,並把水變酒,以象徵上帝對這個家庭的祝福。

總結

男人和女人都有上帝的形象,因為上帝造男亦造女。一個家庭若只有男性的角色,子女會缺乏女性角色作模範;相反若家庭只有女性的角色,子女亦會失去學習男性角色的機會。Katy Faust的父母在她10歲時離婚,母親後來愛上女人,她在書中道出在兩個女人組成的家庭中成長的感受,及與父母一起生活的重要性,父、母的角色缺一不可。Faust稱:「在母親身上,我學習到能夠看到問題的各個方面,並同情他人,故此在解決衝突時,我會受母親影響而看到每個人的觀點並理解每個人的掙扎。在父親身上,我學習到信心,當我走進一個眾多男人的房間,我能堅定地與他們握手,並直視他們的眼睛。」雖然父母積極參與,令Faust在父母身上都繼承了美好特質,但她不諱言,父母離異對孩子來說是可怕的事情,她和媽媽關係密切,但亦只能視媽媽的同性伴侶為朋友。故此,男、女的形象都是上帝所賜,家庭中必須具有這兩個形象才算是合一、完整的家庭。面對多元婚姻定義的衝擊,我們應著重聖經的根基與教導:婚姻是上帝所設立,不可因社會制度變遷、個人喜好而更改。我們要堅守上帝從創世所設的家庭規律:一夫一妻、一男一女、一生一世。

婚姻又豈只是兩個人的權益與福利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2/03/2025

終審法院於2023年10月頒令,要求政府須於兩年內確立同性伴侶關係的替代框架,讓他們的關係獲法律承認。雖然終審法院裁定香港政府並沒有憲制責任承認同性婚姻、以及在海外註冊同性伴侶的婚姻關係,不過,過去十多年,許多本來只屬於婚姻關係內享有的配偶權益,包括受養人身份、合併報稅、公務員配偶福利、以配偶身份申請公屋和居屋、以及無遺囑遺產繼承等等,在海外註冊的同性伴侶都已經一一透過司法覆核爭取到相關權益。法院的裁決將原本只屬異性配偶的權益給予同性伴侶,不少市民雖然不認同,亦不願意將由納稅人承擔的社會資源給予同性伴侶,間接承認他們的法律地位,但卻無從反對。

對於終審法院要求政府訂立的替代框架,不少支持同性戀運動的團體皆希望是以類似民事結合(civil union或domestic partnership)形式來製定相關的法例;不過,大家不能不知的事實就是,過往所有通過民事結合的國家和地區,最後皆會順理成章通過同性婚姻,而且中間過渡的時間愈來愈短,因為民事結合就是等如認同同性伴侶應該與異性配偶一樣享有猶如婚姻的福利,只因社會未完全接受而以此制度作權宜之計。因此,若果社會人士不贊成同性婚姻、或不認同港府有憲制責任承認同性婚姻及海外註冊的同性婚姻的話,根本就不應該支持以民事結合作替代框架。

同性伴侶若果可以享有猶如異性夫婦的法律權益,無可避免必然會引發倫理爭議,在外國出現得最多的爭議,就是涉及領養子女,以及透過生殖科技生兒育女,這亦正正是本社及不少重視兒童權益的團體最為反對的事。我們相信兒童能盡量在親生父親及母親撫育下成長,是最符合他們權益的,而兩個母親無論多疼愛子女,都不能取代父親在兒童成長階段的重要角色,同樣,兩個父親無論多疼愛子女都不能取代母親的角色,任何人為地剝奪兒童在親生父親及母親撫育下成長的舉動,都是嚴重的虐兒行為。

至於同性伴侶以生殖科技繁衍下一代,必然會出現透過第三者捐精或捐卵的情況,外國已出現不少捐精者或捐卵者的後代表示,他們在成長期間,對自己的身份感到困惑,以及希望了解生父或生母是誰,這問題往往令他們深受困擾,這與一些兒童因為父母離世、被遺棄或無力撫養而需要被人領養的情況不同。子女並不是父母的財物,而生兒育女要考慮的不單是父母單方面的喜好或權利,而是應該同時考慮將要出生兒童的權益,而由於嬰兒無法捍衛自身的權益,必須由政府代為出頭,阻止任何可能對將出生嬰兒不利的情況出現。任何法例或政策的修訂,若可能會造成同性領養或以生殖科技繁衍下一代的情況,在政策推出前,必須考慮兒童而非成人的權益,並且應該廣泛徵詢市民的意見。

不少人支持同性伴侶可以享有猶如異性夫妻一樣的權利,他們多喜歡以平權為理由,並且因著一些同性伴侶在逝世之後,未能有法定身份處理與其伴侶相關的身後事及遺產等事宜,而感到不公平及同情當事人的遭遇,所以支持給予同性伴侶相關的權利。但要解決相關問題其實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多年以來,本社一直建議用「緊密關係授權」的方法,去處理有關同性伴侶在私人領域(如醫療指示、身後事的安排及骨灰的處理等等),至於財產方面最好又最能減少爭拗的方法就是盡早訂立遺囑,既然當事人真的全心信賴自己的伴侶,亦不想自己過身之後伴侶與家人因財失義,訂立遺囑才是負責任的做法。

本社過往已有許多文章及小冊子介紹有關「緊密關係授權」的內容,詳情可以參閱本社的網頁。[1] 至截稿前,雖然立法會已通過了守護一夫一妻制無約束力議員動議,[2]政府仍未公佈有關替代框架的內容,而本社嘗試約見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了解有關詳情亦未能成功,令人憂慮政府若在未來半年倉卒推出並通過有關框架,市民大眾萬一有不同意見,恐怕亦沒有足夠的時間及渠道去表達,令政府重蹈終審法院的覆轍,作出與主流民意背道而馳,以及不能令人信服的決定。我們重申,婚姻不是單單屬於兩個人的事,牽涉的是整個社會的制度,以及非常重要的兒童福祉,絕對不能簡單地當作兩個人的權益與福利來看待。


[1] 電子書《同性婚制與緊密關係政策》除了有文章介紹「緊密關係授權」安排,亦有文章講解何謂民事結合,以及更改現行婚姻制度對社會帶來的影響,詳見〈同性婚制與緊密關係政策〉,明光社網站,2019年6月28日,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entry/同性婚制與緊密關係政策(最後參閱日期:2025年3月11日);〈公開聲明:維護男女婚制獨特性 肯定緊密關係授權〉,明光社網站,2018年7月5日,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statement/公開聲明維護男女婚制獨特性-肯定緊密關係授權(最後參閱日期:2025年3月11日)。

[2] 〈立法會通過一夫一妻制無約束力議案 葉劉絕不姑息婚外情黨員〉,《am730》,2025年2月12日,網站:https://www.am730.com.hk/本地/立法會通過一夫一妻制無約束力議案-葉劉絕不姑息婚外情黨員/532343(最後參閱日期:2025年3月11日)。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5年2月)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2/03/2025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全球

泰國的同性婚姻平權法在2025年1月23日生效,令她成為東南亞第一個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1]

明光社

特朗普在2025年1月20日正式就任美國總統,他一上任就簽署了一系列行政命令,當中有針對「性別意識形態的極端主義」。在就職禮舉行的當日,特朗普簽署的行政命令,指美國只承認兩種生理性別——男性與女性,並結束聯邦政府內部的多元化、公平和包容(DEI)計劃,並稱之為「激進和浪費」。不過,他簽署的行政命令中,並沒有削減支持和促進LGBT權益城市的聯邦資助。[2]

特朗普簽署的行政命令,除了宣佈美國只承認男或女兩種性別外,更要求把跨性別女性囚犯移送到男子監獄及停止為跨性別囚犯提供性別肯定治療,三名跨性別囚犯為此入稟法院,認為該政策違憲,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區域法院法官Lamberth在2月4日頒佈了臨時禁止令,禁止政府將三名男跨女囚犯移送到男子監獄,法官又要求懲教部門職員,必須讓三名囚犯繼續接受跨性別治療。[3]

2025年1月27日,特朗普簽署了幾項有關軍隊的行政命令,廢除了前美國總統拜登推出的措施,新的行政命令禁止已入伍的跨性別軍人獲得與性別轉換相關的醫療福利,以此打擊軍中的DEI政策。行政命令中沒有明言禁止跨性別者從軍,但就質疑跨性別者無法符合軍隊對軍人的要求。[4]

美國國防部長Pete Hegseth在2月7日發佈備忘錄,有關文件在2月10日公開,文件指軍隊將不再接納跨性別者的入伍申請,並將會關閉涉及轉變性別的醫療設施。他又指,患有性別焦躁症的現役軍中人士,將會受到尊嚴的對待,但就未有公佈具體內容。在特朗普公佈行政命令後,男跨女軍人Miriam Perelson曾對外稱,他已被告知要麼被歸類為男性,要麼離開軍隊,又稱被要求離開女兵睡覺的地方,他只可以在教室加設床鋪睡覺,並且他亦不可以再使用女廁。[5]

2025年1月28日,特朗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旨在限制19歲以下人士接受與變性相關的醫療服務。該行政命令指,聯邦政府將不會資助、贊助、推廣、協助及支持為兒童提供的性別肯定治療,他稱這會讓求診者承擔昂貴的醫療費用,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為到治療感到後悔,因為當中的過程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生育能力。隨著特朗普推出一連串與跨性別者權益相關的行政命令後,美國疾病管制及預防中心(CDC)已開始刪除網站中有關性別認同和性傾向的內容。[6]

2月4日,有跨性別兒童的家庭入稟聯邦法院,要求阻止限制兒童接受跨性別治療的行政命令實施。提訴人稱,該命令的推出,令全國各地的醫院已經開始取消性別轉變治療的服務,包括提供青春期阻斷藥物、荷爾蒙治療及手術,代表原訴人的律師稱,他們希望法院可以盡快頒佈臨時限制令,讓醫院可以盡早恢復提供相關的治療。[7]

2025年2月5日,特朗普簽署了行政命令,禁止跨性別女性及女孩參與女子運動項目,並且指示聯邦政府開始執法,對不遵守規定的學校切斷資助。另外,特朗普又表明會指示國土安全部長Kristi Noem,如遇到有男性試圖以女性運動員的身份申請來美國的簽證,一律拒絕其申請。[8]

有批評者認為,該禁令除參考一些州份已頒佈禁止跨性別運動員參加女子運動項目的類似法例外,幾乎未有提供執行的具體指引,而且相關州份已表示這類法例在操作上有一定困難,可以預期要執行特朗普的禁令也會遇到相當的困難。當前執行禁令的可行方案有查核可被更改的出生證明,或對兒童進行身體檢查,不過後者則會被批評是難以接受的替代方案。跨性別運動員兼運動員資訊網站創辦人Chris Mosier就指出:「反跨性別學校運動禁令之所以難以實施,在於要執行與落實政策,必須依賴性別檢查和身體監察這類手段。」

普渡大學教授Cheryl Cooky認為,奧委會以前曾經使用的睪酮測試,這種方法有很大缺陷,因為每個人身體使用荷爾蒙的方式都不同。她認為在大學和高中進行類似的測試是不合適的,因為它們不一定能顯示運動員參賽時的表現。她更質疑:「難道要對九歲的孩子進行睪酮水平測試嗎?」另外,她認為高中和大學沒有奧委會擁有的資源,因此校方根本無力實行這類安排。她表示,為了執行特朗普的禁令,學校最終可能會令學校依賴家長或其他學生提供的資訊,例如他們憑運動員的外表或能力,推測某些學生並非生理女性,並向校方反映。[9]

早在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之前,已有20多個由共和黨領導的州份通過了禁止跨性別女孩參加學校運動項目的法例。這些法例的支持者表示,需要將可能在生物學上具有優勢的跨性別運動員排除在外,才能確保女子運動項目的公平性。反對者則指責,有關法例具有歧視性,因為跨性別女孩不一定具備優勢,這亦引發了連場的法律訴訟。

聯邦法例《教育法修正案第九條》,禁止在聯邦資助的學校出現性別歧視,以為女孩提供平等參與體育運動的機會,跨性別運動員及其家人早前以此作為提訴依據,要求阻止一些州份實施跨性別運動禁令,又稱禁令侵犯了他們在美國受到平等保護的權利,這些權利都是憲法及《第九條》所保護。對於提訴者來說,有關法例被解釋為保護跨性別女孩參與女子運動項目的權利。他們亦引用了2020年美國最高法院的裁定,僱主對跨性別者作出的歧視是屬於基於性別作出的歧視,這是《民權法案》第七章所禁止的就業歧視。儘管《教育法修正案第九條》和《民權法案》第七章都是獨立的法例,但法院經常對它們進行類似的詮釋。而特朗普對《第九條》的詮釋是,它禁止跨性別女孩參加女子運動項目,這可能令相關的行政命令面臨類似的法例挑戰。[10]

在特朗普重返白宮前的數週,Meta、麥當勞和沃爾瑪等大公司宣佈,將終止部份或全部DEI策略。不過,仍有許多企業如Costco、Apple等公司仍堅定地維持其DEI政策。[11]

2025年1月30日,美國有多個學區的聯盟組織和代表發表聲明,拒絕執行特朗普政府在1月29日發出的行政命令,他們認為有關行政命令將跨性別身份標記為「反美國的意識形態」,甚至威脅要刑事檢控那些支持學生嘗試更改性別標記的教師。有關組織認為該行政命令是歧視跨性別學生,也有學校職員明確表示,不會遵守當中的內容,又稱會繼續致力於保護跨性別學生的權利。[12]

2025年2月10日,經過激烈的辯論後,美國猶他州的參議院批准了一項法案,法案規定公立學院和大學的學生只能進入或居住在對應他們出生時性別的單一性別設施,例如宿舍、更衣室或浴室。跨性別學生則可以住在男女混合宿舍的單人房。[13]

英格蘭曲棍球協會(England Hockey)在2025年1月8日宣佈了一項新政策,從下個賽季開始,協會將禁止跨性別女性運動員參加女子組比賽。為了解決跨性別和非二元性別人士參賽的問題,該會設立了兩個競賽組別:女性組和公開組,後者歡迎所有人,包括跨性別者和非二元性別者參與。新政策將於9月1日生效。[14]

2023年,世界田徑總會(World Athletics)投票通過,禁止經歷過男性青春期的跨性別運動員參與女子組賽事,並宣佈成立工作小組進一步研究跨性別者參賽的議題。2025年2月10日,該會的工作小組公佈研究結果,指出僅以運動員「是否經歷過男性青春期」作為制定規範的依據是錯誤的。報告補充說:「有新的證據顯示,在青春期開始前,運動表現已存在顯著的差距。」報告又指,兒童時期或青春期前的表現差距,在跑步項目為3%至5%,而在投擲和跳躍項目中的差距則更大。[15]

該會亦在同日宣佈,將會更新女性運動項目的參賽規則,並為此進行諮詢,諮詢期已於3月5日結束。相關的性別議題在體壇早已引發不少爭議,外界除了關注跨性別運動員參賽可能引發問題,近年亦開始關注讓性發育障礙(DSD)運動員參賽會否對其他女性運動員引發不公平的情況。田徑運動未來採用的規則,正朝著一個新的方向進發,規則或會要求,出生時為女性但睪酮水平較高的運動員,與出生時為男性其後轉變為女性的跨性別運動員,遵循相同的準則。[16]

本地

立法會議員何君堯在2025年2月12日舉行的會議上提出「守護本港一夫一妻、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無約束力議員議案,他促請政府防範和抵制不良文化影響。議案最終以69票支持、0票反對及10票棄權獲得通過。

何君堯質疑終審法院在岑子杰訴律政司司長一案中,要求政府為同性伴侶關係設替代框架會帶來憲制問題,應「取締有關判決」。投下支持票的議員周浩鼎則表示,他所屬的政黨尊重市民不同的性傾向,強調沒有任何歧視,亦認為同性伴侶的感情相處是兩個人之間的事,外人不應該干涉,但若動搖一男一女婚姻制度或推動同性婚姻合法化,則有機會影響家庭價值和倫理。

投下棄權票的議員葉劉淑儀發言時提到,中國傳統婚姻制度實為「一夫一妻多妾」,又質疑議案中提出「不良文化」的定義,但她強調自己支持「一夫一妻」。另一位議員江玉歡則表示,性小眾亦是社會一份子,不應被標籤。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表示,《基本法》明確保障香港一夫一妻、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他同時表明香港是自由、開放和多元的社會,尊重並包容不同性傾向人士,他亦尊重終院的裁決,正積極進行相關工作。[17]

明光社相信為了保障香港一夫一妻、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並顧及不同性傾向人士的需要,可透過「緊密關係授權」的方法,保障同性伴侶在私人領域上的權益。此方法讓每個人都可以授權他最信任的人,在他喪失行為能力或昏迷時,代他作出有關醫療或日常生活的財務決定,即使當事人離世,亦可以替他執行有關身後事的各項安排。至於財產物業的安排,則可以透過訂立遺囑去處理。涉及私人的事務和財物,應該盡量尊重當事人的意願來處理,但婚姻制度涉及整體社會的利益,必須廣泛諮詢市民的意見,在經過討論後才決定是否作出更改。[18]

(資料截至2025年2月19日)


[1] “What to know about Thailand’s same-sex marriage law.” Reuters. January 23, 2025. https://www.reuters.com/world/asia-pacific/thailands-same-sex-marriage-law-2025-01-23/.

[2] “DEFENDING WOMEN FROM GENDER IDEOLOGY EXTREMISM AND RESTORING BIOLOGICAL TRUTH TO THE FEDERAL GOVERNMENT,” The White House, last modified January 20, 2025, https://www.whitehouse.gov/presidential-actions/2025/01/defending-women-from-gender-ideology-extremism-and-restoring-biological-truth-to-the-federal-government/; “Ending Radical And Wasteful Government DEI Programs And Preferencing,” The White House, last modified January 20, 2025, https://www.whitehouse.gov/presidential-actions/2025/01/ending-radical-and-wasteful-government-dei-programs-and-preferencing/; “Fact Check: Trump did not cut funding to cities promoting LGBT activism,” Reuters, February 18, 2025, https://www.reuters.com/fact-check/trump-did-not-cut-funding-cities-promoting-lgbt-activism-2025-02-17/; Bianca Flowers and Daniel Trotta, “Trump rescinds executive orders protecting diversity, LGBTQ rights.” Reuters, January 21, 2025,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trump-sign-orders-ending-diversity-programs-proclaiming-there-are-only-two-sexes-2025-01-20/.

[3] Devan Cole, “Judge blocks federal prison system from moving three transgender women to men’s prisons,” CNN, last modified February 4, 2025, https://edition.cnn.com/2025/02/04/politics/judge-lamberth-trump-transgender-prison-executive-order/index.html; 關伶如:〈分「男、女」關押跨性別者 川普行政令被聯邦法院擋下〉,世界新聞網,2025年2月5日,網站: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468/8530083(最後參閱日期:2025年3月14日);Mike Scarcella, Nate Raymond and Luc Cohen, “US judge blocks Trump from sending transgender women to men’s prisons,” Reuters, February 6, 2025, https://www.reuters.com/legal/us-judge-blocks-trump-sending-transgender-women-mens-prisons-2025-02-05/.

[4] “Prioritizing Military Excellence and Readiness,” The White House, last modified January 27, 2025, https://www.whitehouse.gov/presidential-actions/2025/01/prioritizing-military-excellence-and-readiness/; 石秀娟:〈川普重整美軍 檢討跨性別者從軍、廢DEI多元政策〉,中央通訊社,2025年1月28日,網站: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501280114.aspx(最後參閱日期:2025年3月14日)。

[5] “Pentagon to ban trans people from joining military, pauses gender-transition procedures,” NBC News, last modified February 11, 2025, https://www.nbcnews.com/nbc-out/out-politics-and-policy/pentagon-ban-trans-people-joining-military-pauses-gender-transition-pr-rcna191569; “Trump signs executive order barring transgender people from military service,” NBC News, last modified January 28, 2025, https://www.nbcnews.com/nbc-out/out-politics-and-policy/trump-executive-order-transgender-military-dei-rcna189470; Idrees Ali, Phil Stewart and Luc Cohen, “US judge asks for assurances for transgender service members who sued over Trump order.” Reuters, February 5, 2025,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us-military-trying-remove-transgender-service-members-legal-filing-says-2025-02-04/; Jo Yurcaba and Garrett Haake, “Trump signs executive order barring transgender people from military service,” NBC News, last modified January 28, 2025, https://www.nbcnews.com/nbc-out/out-politics-and-policy/trump-executive-order-transgender-military-dei-rcna189470; Jo Yurcaba and Garrett Haake, “Trump signs executive order barring transgender people from military service,” NBC News, last modified January 28, 2025, https://www.nbcnews.com/nbc-out/out-politics-and-policy/trump-executive-order-transgender-military-dei-rcna189470.

[6] Ana Faguy, “Trump signs order restricting gender care for young people,” BBC, last modified January 31, 2025,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5yd97w74l9o; Ayana Archie and Jaclyn Diaz, “Trump signs an order restricting gender-affirming care for people under 19,” NPR, last modified January 29, 2025, https://www.npr.org/2025/01/29/nx-s1-5279092/trump-executive-order-gender-affirming-care; “Donald Trump says he will deny visas for Transgender Olympic Athletes.” Newsweek, last modified February 5, 2025, https://www.newsweek.com/donald-trump-says-he-will-deny-visas-transgender-olympic-athletes-2026896;

“CDC Removes Sexual Orientation, Gender Identity Pages: What Advocates Said,” Newsweek, last modified January 31, 2025, https://www.newsweek.com/cdc-gender-identity-sexual-orientation-website-trump-order-reaction-2024567.

[7] Brendan Pierson, “Trump administration sued over order banning transgender healthcare for minors,” Reuters, last modified February 5, 2025, https://www.reuters.com/legal/trump-administration-sued-over-order-banning-transgender-healthcare-minors-2025-02-04/; Brendan Pierson, “Trump administration sued over order banning transgender healthcare for minors,” Reuters, last modified February 5, 2025, https://www.reuters.com/legal/trump-administration-sued-over-order-banning-transgender-healthcare-minors-2025-02-04/.

[8] “Trump says he will prevent transgender athletes from participating in women’s sports,” Reuters, last modified January 20, 2025,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trump-says-he-will-prevent-transgender-athletes-participating-womens-sports-2025-01-19/.

[9] Jessica DiNapoli and Julia Harte, “Trump’s ban on transgender sports may be difficult to enforce,” Reuters, last modified February 6, 2025,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trumps-ban-transgender-sports-may-be-difficult-enforce-2025-02-06/.

[10] Brendan Pierson, “What challenges could Trump’s order on transgender sports participation face?” Reuters, last modifed February 6, 2025,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what-challenges-could-trumps-order-transgender-sports-participation-face-2025-02-05/.

[11] Miranda Jeyaretnam, “The Major U.S. Companies Scaling Back DEI Efforts as Trump Targets Initiatives,” TIME, last modified February 22, 2025, https://time.com/7260689/us-companies-scaling-back-dei-efforts-trump-targets-initiatives/; Rebecca Schneid, “These U.S. Companies Are Not Ditching DEI Amid Trump’s Crackdown,” TIME, last modified February 26, 2025, https://time.com/7261857/us-companies-keep-dei-initiatives-list-trump-diversity-order-crackdown/.

[12] Erin Reed, “School Systems across US refuse to comply with anti-trans executive order.” Truthout, last modified February 1, 2025, https://truthout.org/articles/school-systems-across-us-refuse-to-comply-with-anti-trans-executive-order/; “Ending Radical Indoctrination in K-12 Schooling,” The White House, last modified January 29, 2025, https://www.whitehouse.gov/presidential-actions/2025/01/ending-radical-indoctrination-in-k-12-schooling/.

[13] Hannah Schoenbaum, “Housing restrictions for transgender college students approved by Utah Legislature,” AP, last modified February 11, 2025, https://apnews.com/article/utah-transgender-housing-college-dorms-c38620cea3bf50588ee978f47be9ba4c.

[14] “Hockey to ban transgender women from female competition,” Reuters, last modified January 9, 2025, https://www.reuters.com/sports/england-ban-transgender-women-female-competition-2025-01-08/.

[15] “World Athletics planning amendments to female eligibility guidelines,” Reuters, last modified February 11, 2025, https://www.reuters.com/sports/athletics/world-athletics-planning-amendments-female-eligibility-guidelines-2025-02-10/.

[16] Eddie Pells, “Track’s proposed eligibility, transgender rules would completely ban Semenya and others,” AP, last modified February 11, 2025, https://apnews.com/article/transgender-semenya-track-364e7e6fc633d48c31b07049a873df26;〈跨性別與DSD運動員或有新規範:世界田徑總會如何平衡公平與包容?〉。關鍵評論。2025年2月11日。網站: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48939(最後參閱日期:2025年3月14日)。

[17] 〈護「一夫一妻制」議員議案通過 對不良文化定義存疑 新民黨等十人棄權〉,《信報財經新聞》,2025年2月13日。〈立法會: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就「守護本港一夫一妻、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議員議案開場發言(只有中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2025年2月12日,網站: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502/12/P2025021200522.htm(最後參閱日期:2025年3月14日)。

[18] 〈緊密關係授權 讓婚姻成為婚姻〉,明光社網站,2018年7月24日,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article/%E7%B7%8A%E5%AF%86%E9%97%9C%E4%BF%82%E6%8E%88%E6%AC%8A-%E8%AE%93%E5%A9%9A%E5%A7%BB%E6%88%90%E7%82%BA%E5%A9%9A%E5%A7%BB(最後參閱日期:2025年3月14日);招雋寧:〈授權充份應對同性關係的訴求〉,明光社網站,2018年10月19日,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article/%E6%8E%88%E6%AC%8A%E5%85%85%E4%BB%BD%E6%87%89%E5%B0%8D%E5%90%8C%E6%80%A7%E9%97%9C%E4%BF%82%E7%9A%84%E8%A8%B4%E6%B1%82(最後參閱日期:2025年3月14日);蔡志森:〈從今以後 請立遺囑〉,明光社網站,2024年6月6日,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article/%E5%BE%9E%E4%BB%8A%E4%BB%A5%E5%BE%8C-%E8%AB%8B%E7%AB%8B%E9%81%BA%E5%9B%91(最後參閱日期:2025年3月14日)。

香港同運議程回顧2024 (LGBT+ Agenda, Hong Kong 2024)

06/02/2025

更改身份證上性別記項

2023年2月6日,終審法院就女跨男跨性別者Q及謝浩霖提出的司法覆核案作出判決,裁定入境處規定跨性別人士必須完成完整性別重置手術才能申請更改身份證上性別記項的政策違憲。港府在2024年4月3日公佈,跨性別人士只需完成「指定手術改變性徵」,及符合「各項修訂資格準則及要求」兩大條件,處方會按個別情況考慮讓申請人更改在身份證上的性別記項,有關修訂已於公佈當日生效。

更改身份證性別兩大條件如下:
條件一:已完成改變性徵的手術
  1. 女跨男:切除乳房(雙側乳房切除術);
  2. 男跨女:切除陰莖及睪丸

條件二:獲入境處處長信納符合以下條件,並作出法定聲明確認
  1. 申請人患有或曾患性別不安;

  2. 緊接申請日前最少兩年內,已持續以另一性別生活;

  3. 餘生繼續以另一性別生活;

  4. 緊接申請日前最少兩年內,已持續接受異性荷爾蒙治療;

  5. 將繼續接受持續的異性荷爾蒙治療,並會按處長就其荷爾蒙水平作抽查的要求,提交相關的血液測試報告。

若然未能或將不能符合條件一提出相關的手術治療要求,或條件二提出有關接受異性荷爾蒙治療的要求,申請人須提出合理的醫學理由,並提交醫學證明及其他相關的證明文件,以解釋不能符合完成上述相關手術治療或接受異性荷爾蒙治療要求的原因。該等申請會按個案的所有相關事實及情況作例外考慮。

政府發言人指,修訂只涉及更改身份證上「標示性別」,不代表更改「法律上的性別」;修訂也不會影響任何其他政府政策、香港法律下或相關法律程序上,關於性別的處理方法。大律師陸偉雄認為,因新政策未涉及法律上的性別改動,跨性別男生即使身份證性別為「男性」,亦無法享有丁權、侍產假等權利,在遺產繼承上或有影響。不過日常生活中,如出入洗手間遇到質疑可出示身份證,已可解決不少問題。[1]

謝浩霖在2024年4月29日到灣仔入境事務大樓領取新身份證時表示,更換新的身份證有重大意義,結束因為錯誤的身份證引起生活上的各項不便及尷尬,又稱會立即申請更改銀行文件及特區護照等文件的稱謂,並將會繼續進行第二次司法覆核,以追討政府長期拖延換證的法律責任。[2]

就終院裁定跨性別人士Q和謝浩霖勝訴,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在機構的影片欄目中指出,變性手術本來充滿爭議,如果有人不能接納自己的現況並尋求改變,決定接受不能逆轉的手術,相信其他人是會尊重當事人,但他質疑為何社會的政策要配合一些人的個人選擇。他亦提出,依據當事人的感受來衡量是否改變社會重要原則是否適合。[3]

承認同性伴侶關係的替代框架

終審法院在2023年9月就《岑子杰對律政司司長》一案作出判決,裁定政府未有履行積極義務,為同性伴侶確立替代途徑以承認他們的婚姻關係,並在10月27日頒令,要求政府須在當日起兩年內確立同性伴侶關係的替代框架,使同性伴侶關係能獲法律承認。

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在2024年5月29日的立法會會議上提出書面質詢,詢問政府有關工作的進展,當局會否制訂準則,協助其判斷一段同性伴侶關係是否符合替代框架的申請門檻,防止替代框架被濫用,她亦問及政府有否考慮如何界定並區分可納入替代框架的核心權利及附加權利。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的書面回覆指,有關工作正積極進行中,之後會有更具體建議。由於有關議題複雜且涉及層面廣泛,當局正按法庭相關判決及時間表,與律政司及相關政策局就法律上承認同性伴侶關係的相關機制、承認門檻、準則、條件、如何有效防止替代框架被濫用等,以及其所衍生的相關權利和責任,包括「核心權利」和「附加權利」等,進行詳細研究和落實部署。[4]

涉及同志權益的公屋、居屋及遺產繼承案

房委會公屋及居屋計劃是不承認海外註冊的同性婚姻關係,有男同志先後入稟法院以推翻房委會決定,高等法院原訟庭先後裁定同志方勝訴。房委會就兩宗案件上訴至終審法院。[5]

另外,有男同志就本港的《無遺囑者遺產條例》及《財產繼承(供養遺屬及受養人)條例》不承認海外註冊的同性婚姻關係提出司法覆核並獲判勝訴。律政司就案件上訴至終審法院。[6]

就上述三宗有關同志權益的案件,終院在2024年11月26日一併頒下裁決,裁定男同志一方勝訴。[7] 終院判詞指,房委會的首要目標是滿足弱勢社群的住屋需求,不應因異性夫婦的生育能力而對同性伴侶施加歧視。現行政策並沒有因為異性夫婦是否已經生育或計劃生育,或是否有生育能力而加以區別對待。判詞又指,異性夫婦申請房屋時不獲保證輪候時間,就算將同性伴侶加入隊伍,只會延長輪候時間,這樣亦不會影響異性夫婦權利。另外,祖孫、兄弟姐妹等家庭組合可以「一般家庭」身份申請公屋,他們和異性夫婦在同一隊伍等候,由此可見異性夫婦權利非獨有。

判詞又指,在海外締結且有效的同性婚姻,是公開作出的承諾,具公眾性和排他性,超越純粹的同居關係,法官認為它與異性婚姻無異。《基本法》第三十七條雖然規定惟有異性伴侶享有受憲法保障的婚姻權利,並獲得婚姻的法律地位,但同性伴侶向房委會提出申請的權利,並不涵蓋在相關法律地位。

對遺產法例的爭議,終院法官認為海外註冊的同性婚姻超越純粹同居關係,屬法例規管下公開作出的承諾,與異性婚姻無異,具有同等密切的關係,而《無遺囑者遺產條例》和《財產繼承(供養遺屬及受養人)條例》的立法目的,與生前贍養責任無關,只關乎死者無遺囑下的財產分配。律政司指同性伴侶無法在香港合法結婚,故與異性伴侶有別,法官認為這是循環論證,有關理據正是針對同性伴侶的差別待遇。

就上述案件,終院均判政府敗訴。特區政府表示尊重終審法院的裁決,會仔細研究判詞並徵詢律政司意見,以決定適當跟進行動。房委會亦表示尊重終院判決,會認真研究判決並會按情況徵詢法律意見,以作跟進。[8]

一直以來,明光社認為香港既然沒有憲制責任承認海外註冊的同性婚姻,因此,亦毋須/不應為他們提供猶如異性婚姻的社會福利及權利,但在私人領域,可以透過訂立「緊密關係授權」等方法去處理當事人個人的財產、醫療指示和身後事的安排等等。[9]

推動支持性小眾的活動

每年的5月17日被定為「國際不再恐同日」,在2024年5月17日,有同志組織在銅鑼灣東角道行人專用區擺設街頭展覽,在世界地圖上羅列承認同性婚姻制度的地區。[10]

2024年9月22日,Pink Dot HK一點粉紅活動在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舉行。[11]

香港同志遊行彩虹市集於2024年11月23至24日在觀塘一工廈內舉行,有關活動以市集及展覽形式進行,現場設40個攤位及不同展區,當中的內容回顧到本港同志運動及介紹亞洲地區的同志遊行活動。[12]


[1] 〈申請更改香港身份證上性別記項的指引〉,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境事務處,https://www.immd.gov.hk/pdf/the-guideline-tc.pdf;〈跨性別人士改身份證獲放寬 跨女須切除性器官團體對新政感失望〉,《星島日報》。2024年4月4日,網站: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2583949/%E6%97%A5%E5%A0%B1-%E6%B8%AF%E8%81%9E-%E8%B7%A8%E6%80%A7%E5%88%A5%E4%BA%BA%E5%A3%AB%E6%94%B9%E8%BA%AB%E4%BB%BD%E8%AD%89%E7%8D%B2%E6%94%BE%E5%AF%AC

[3] 麥嘉殷:〈政府修訂更改身份證性別政策 關愛雙性組織歡迎 明光社憂有後遺症〉,《時代論壇》。2024年5月22日,網站:https://www.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74475&Pid=102&Version=0&Cid=2141&Charset=big5_hkscs;蔡志森:〈再思未完成變性手術轉換身份證的後遺症〉,明光社網站,2024年5月9日,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video/再思未完成變性手術轉換身份證的後遺症

[5] 〈官質疑房委公營屋谷生育對同性不公 同志房策平權案終極上訴 押後裁決〉,《信報財經新聞》,2024年10月5日;〈房委會就同性伴侶權利提六項法律問題 終院聽畢雙方陳詞擇日宣判〉,香港電台網站,2024年10月4日,網站: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773269-20241004.htm;〈房屋政策排除同志被裁違憲 房委會提終極上訴 終院擇日頒判詞〉,法庭線,2024年10月4日,網站:https://thewitnesshk.com/%E6%88%BF%E5%B1%8B%E6%94%BF%E7%AD%96%E6%8E%92%E9%99%A4%E5%90%8C%E5%BF%97%E8%A2%AB%E8%A3%81%E9%81%95%E6%86%B2-%E6%88%BF%E5%A7%94%E6%9C%83%E6%8F%90%E7%B5%82%E6%A5%B5%E4%B8%8A%E8%A8%B4-%E7%B5%82%E9%99%A2/

[6] 〈同志遺產平權案政府終極上訴押後裁決〉,星島日報,2024年10月9日,網站:https://www.stheadline.com/article/3390148/%E5%90%8C%E5%BF%97%E9%81%BA%E7%94%A2%E5%B9%B3%E6%AC%8A%E6%A1%88%E6%94%BF%E5%BA%9C%E7%B5%82%E6%A5%B5%E4%B8%8A%E8%A8%B4%E6%8A%BC%E5%BE%8C%E8%A3%81%E6%B1%BA;〈遺產條例排除同志被裁違憲 政府終極上訴指正研替代框架不宜「斬件式」改定義〉,法庭線,2024年10月8日,網站:https://thewitnesshk.com/%E9%81%BA%E7%94%A2%E6%A2%9D%E4%BE%8B%E6%8E%92%E9%99%A4%E5%90%8C%E5%BF%97%E8%A2%AB%E8%A3%81%E9%81%95%E6%86%B2-%E6%94%BF%E5%BA%9C%E6%8F%90%E7%B5%82%E6%A5%B5%E4%B8%8A%E8%A8%B4/;〈同志遺產平權案 政府上訴至終院〉,大公網,2024年10月9日,網站:https://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24/1009/1018635.html

[8] 〈同性伴侶申公屋 終院裁決:與異性婚姻同權〉,文匯網,2024年11月27日,網站:https://www.wenweipo.com/a/202411/27/AP67462c5ee4b0f259b8b23f4e.html;〈終院指房委政策排他違憲 公屋居屋非異性獨有權利〉,明報加西網,2024年11月27日,網站:https://www.mingpaocanada.com/van/htm/News/20241127/HK-gba2_r.htm

[10] 〈國際不再恐同日|銅鑼灣街頭展出57地區平權里程碑 大會:冀世上所有伴侶同獲保障|Yahoo〉,Yahoo!新聞,2024年5月17日,網站:https://hk.news.yahoo.com/%E5%9C%8B%E9%9A%9B%E4%B8%8D%E5%86%8D%E6%81%90%E5%90%8C%E6%97%A5%EF%BD%9C%E9%8A%85%E9%91%BC%E7%81%A3%E8%A1%97%E9%A0%AD%E5%B1%95%E5%87%BA57%E5%9C%B0%E5%8D%80%E5%B9%B3%E6%AC%8A%E9%87%8C%E7%A8%8B%E7%A2%91-%E5%A4%A7%E6%9C%83%EF%BC%9A%E5%86%80%E4%B8%96%E4%B8%8A%E6%89%80%E6%9C%89%E4%BC%B4%E4%BE%B6%E5%90%8C%E7%8D%B2%E4%BF%9D%E9%9A%9C%EF%BD%9Cyahoo-131847096.html

[12] 〈同志遊行消失續改辦彩虹市集 大會:每年都當最後一年 菲律賓性小眾:I’m proud!〉,Yahoo新聞,2024年11月23日,網站:https://hk.news.yahoo.com/同志遊行消失續改辦彩虹市集-大會:每年都當最後一年-菲律賓性小眾:im-proud!-111246592.html

全球同運議程回顧2024 (LGBT+ Agenda, Global 2024)

06/02/2025

同性婚姻

2024年2月15日,希臘議會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使希臘成為第一個容許同性婚姻的東正教國家。[1]

2024年6月18日,泰國參議院以130票贊成、4票反對和18票棄權,大比數通過同性婚姻法案,[2] 泰王哇集拉隆功在2024年9月簽署了婚姻平權法案,有關法律已在2025年1月23日生效。[3]

來自南韓的蘇晟旭、金龍敏這對男同志伴侶於2019年舉行了婚禮,但南韓《民法》並不承認同性婚姻。2020年2月,金向國民健康保險公團將蘇登記為他的受養人,讓他獲得保障,但後來健保公團指蘇不符合受養人的條件。蘇在2021年2月提起行政訴訟,稱他與金為婚姻關係,認為以同性為由否定健保配偶資格,有違受養人制度的宗旨。2024年7月18日,南韓最高法院裁定蘇晟旭勝訴,確認同性伴侶和異性伴侶享有同樣的健保福利。這是南韓最高法院首次承認南韓《民法》尚未承認的同性伴侶法律權利。[4]

信仰

Ruth Schmidt在2017年入讀美國Fuller神學院,當時她以學生身份簽署了信仰聲明,當中列明不承認同性婚姻,有關信仰聲明一般只需簽署一次,不過如是Fuller神學院的高級員工來說,他們則每年都必須簽署有關的信仰聲明。最近,Schmidt受聘於該神學院,擔任Fuller Brehm中心的高級主任,於是學院要求她重簽有關信仰聲明,但幾年時間過去,她的觀點改變了,她拒絕再次簽署信仰聲明,她在2024年1月,被神學院解僱。[5]

聯合衛理公會(The United Methodist Church)於美國舉行的大會在2024年5月3日結束,一連10天的會議決定了不少重要事情,最後幾天的議決是與LGBTQ(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及酷兒)的議題相關。5月1日,大會通過取消聯合衛理公會自1984年以來實施的規定,有關規則禁止向「公開承認自己是同性戀者」的人士授予聖職。同日,會議亦通過了修訂,令上級的牧職人員是否舉辦同性婚禮有其自主權,日後不得因教牧人員或教會舉辦同性婚禮而對其作出處罰。5月2日,大會通過刪除了教會的《紀律書》之中一句的條文:「同性戀行為……與基督教教義不相容」;該條文存在於《紀律書》之中有52年之久。大會亦確認了以下新修訂的婚姻定義:「婚姻是神聖的、終生的盟約,將兩個有信仰的人(成年的男女或兩個成年人)結合,並與上帝及宗教社群建立更深厚的關係。」這擴大了婚姻的定義。5月3日,代表們批准了教會法的四項修改,這些修訂同時終止了與同性戀相關的剩餘禁令。[6]

西班牙藝術家Salustiano García Cruz創作的畫作名為「耶穌」,它是西班牙南部城市西維爾於2024年受難週期間的官方海報,但由於Cruz描繪的是一位年輕及肌肉發達的耶穌,身上纏著一塊腰布。這幅畫作與常見受苦及血淋淋的耶穌畫像截然不同,因而引起爭議及被人批評當中的「耶穌」傾向女性化,以及將耶穌「性化」了,曾有逾萬人在網上平台簽名,要求撤換這幅畫作。[7]

2024年4月8日,梵蒂岡教義辦公室發佈了一份20頁的「無限尊嚴」公告,表示教會應該歡迎跨性別者,而不應該歡迎所謂的「性別意識形態」。梵蒂岡堅信神創造了男人和女人,他們在生物學上是不同的、獨立的存在,人們絕不可以對此進行修改或試圖「讓自己成為上帝」,梵蒂岡又拒絕「性別理論」,因為它聲稱一個人的生理性別是可以改變的。文件提到「原則上,任何更改性別的干預都有可能威脅到人們從受孕那一刻起所獲得的獨特尊嚴」。不過,文件亦嘗試區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因著拒絕原生性別而做性別確認手術,這是梵蒂岡不接受的;另一種則因為「生殖器異常」狀況而需要醫療方面的專業人員協助解決問題,在這種情況尋求醫療方面的協會,梵蒂岡是會接受的。[8]

2024年7月26日舉行的奧運會開幕禮中,出現了爭議的一幕,便是一班變裝皇后、一名跨性別模特兒,還有一名歌手打扮成希臘神話中的酒神,演出了恍如耶穌基督與使徒共進最後晚餐的聖經場景。梵蒂岡在8月3日時打破沉默,指這場表演引發全球憤怒,因它缺乏對他人的尊重。梵蒂岡表示:「在一個全球性、各國人士聚集分享共同價值觀的盛會上,不應存在任何暗示以嘲諷許多人的宗教信念。表達自由顯然並未受到質疑,但它是受限於尊重他人的限制上。」[9]

逆向歧視

來自英國的社工Rachel Meade因著於2020年在facebook上分享她對性別信念的帖子而被投訴,更被她的僱主西敏市議會停職。她其後向勞資審裁處提出申訴。Meade相信性別是不可改變,亦不能被性別認同所混淆。在2024年1月審裁處的判決中,她獲判勝訴,審裁處指西敏市議會和英格蘭社會工作組織因她的個人信念對她作出歧視,而她的信念是受到《2010年平等法案》保護的,這是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裁決。Meade最後獲得58,000英鎊的賠償。[10]

美國Woodstock的高中學校運動組織長期擔任單板滑雪教練的David J. Bloch,在2023年曾與兩名學生聊天,討論到有關跨性別運動員,他提到基於男性與女性在骨骼和睪丸素方面的差異,令男性在體能上比女性具有優勢,其後他被解僱,於是他向校區、佛蒙特州校長協會和佛蒙特州教育局提出訴訟,指校方對他作出不合法解僱。2024年1月25日,雙方庭外和解,Bloch會獲得50,000美元的賠償,而代表他的法律機構則會獲得25,000美元,這75,000美元令雙方達成和解,校區及教育局亦承認Bloch的言論沒有違反州政府的政策,他的行為不涉及騷擾、捉弄和欺凌。[11]

美國加州朱魯帕谷高中工作的體育老師Jessica Tapia一度被指違反學區的政策而遭到解僱,事緣她拒絕用學生喜歡的性別認同代名詞稱呼他們,又令家長知道孩子的性別認同,未有為學生「保密」。一個非牟利的法律團體Advocates for Faith & Freedom,在2023年對朱魯帕谷聯合學區提出聯邦訴訟,指控學區的跨性別政策侵犯了Tapia的基督教宗教信仰,剝奪了她行使宗教自由和言論自由的權利。2024年5月,Advocates for Faith & Freedom宣佈,該學區同意了一項和解協議,和解的總金額會達360,000美元,Tapia將得到當中285,000美元,其餘的為她的律師費。[12]

2021年,美國科羅拉多州的法院裁定,Masterpiece Cakeshop及其擁有者Jack Phillips因在2017年拒絕為男跨女人士Autumn Scardina製作一個粉紅色配藍色糖霜蛋糕,慶祝他的生日及跨性別身份,侵犯了他的權利,Phillips需要支付500美元的罰款,Phillips在2023年決定上訴。與此同時,Phillips亦入稟聯邦法院,指控民權委員會及該州的民權部門基於他的宗教信仰作出歧視。本身是律師的Scardina曾試圖介入該案件,但被法院駁回。該案件於2019年和解,兩個機構同意停止跟進Scardina的歧視申訴。2024年10月8日,該州最高法院裁定根據科羅拉多州反歧視法,在2019年經過早期行政程序後,Scardina無權對Phillips提出訴訟。[13]

性別肯定治療

從2024年1月開始,美國阿拉巴馬州路易斯安那州開始實施法例,禁止醫療人員為18或19歲以下未成年人士,提供跨性別治療,當中涉及提供青春期阻斷劑、荷爾蒙治療或進行性別重置手術。[14] 到了8月,俄亥俄州佛羅里達州亦實施了類似的法例,禁止為未成年人提供相關的跨性別治療。[15]

為了保障美國中小學及大學的跨性別學生的權利,2024年4月美國政府公佈了新修訂《教育法修正案第九條》(Title IX)內容,法案原本禁止在聯邦資助的學校出現基於性別的歧視及騷擾行為,新修訂內容將有關定義擴展至禁止基於性別的刻板印象、懷孕或相關情況、性傾向、性別認同及性別特徵作出歧視行為。[16] 有關修訂本來會在8月1日生效,但有法官暫時阻止了全美25個州份和數百所學校執行有關政策。近年來,隨著跨性別者知名度的提高,跨性別者,尤其是年輕跨性別者的權利,已成為一個主要的政治戰場。大多數共和黨控制的州份都禁止為未成年的跨性別者提供性別肯定的醫療服務,也有一些州份採取了措施限制跨性別者依照性別認同使用學校的浴室,並禁止男跨女跨性別者參加女子組的運動比賽。[17]

有媒體在2024年10月報道,有研究人員發現由2019年至2023年,美國共計有13,994名未成年人因性別焦躁症而接受過醫學方面的治療。令人震驚的是,這些孩子中有5,747人接受了性別重置手術,當包括乳房切除手術或生殖器重置手術,有8,579人接受青春期阻斷劑和/或荷爾蒙替代療法,總共有超過60,000份處方被開出。[18]

英國,團體TransActual和一名根據法院命令而沒有公開姓名的青少年,入稟挑戰前衛生大臣Victoria Atkins的決定,有關決定禁止私營處方者向18歲以下人士處方延緩青春期發育的荷爾蒙,即青春期阻斷劑。2024年7月29日,英國高等法院裁定,禁止對青少年性別焦躁症患者銷售或提供青春期阻斷劑的法令是合法的。法官Beverley Lang在裁決中表示,由英國國民保健署(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委託進行的評估指出,「青春期阻斷劑的使用會帶來非常重大風險和非常有限的益處」,這提供了「有力的科學證據」來支持政府發出的緊急禁令。[19] 英政府在2024年5月時頒佈臨時禁令,宣佈在6月3日至9月3日禁止私營處方者向未成年人士處方青春期阻斷劑,[20] 到了12月,英政府再宣佈,將無限期禁止向未成人提供或銷售青春期阻斷劑的禁令,並會在2027年檢視有關政策。[21]

涉及運動項目的爭議

2024年4月15日,美國最高法院裁定,愛達荷州可實施法例禁止未成年人接受青春期阻斷劑、荷爾蒙或手術等性別肯定治療。大多數由共和黨控制的州份不但禁止未成年的跨性別者接受青春期阻斷劑和荷爾蒙的性別肯定治療,同時亦禁止跨性別女孩參加女子體育比賽。[22]

美國的國家大學體育協會(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 NCAA)屬下的違規委員會是一個志願組織,負責處理成員學校的違規事件及罰則,該委員會的一名成員William Bock因NCAA讓跨性別運動員參加女子組賽事的相關政策在2024年2月9日辭職。Bock向傳媒表示,NCAA允許跨性別運動員與女性比賽的政策是不公平的。NCAA 拒絕就Bock辭職一事發表意見。[23]

2024年2月,位於美國長島的拿騷縣(Nassau政府發出行政命令,禁止容許跨性別運動員參與的女子運動隊伍或組織使用由縣政府管理的公園和運動設施,但這項命令不會影響包含跨性別運動員的男子運動隊。有近20年歷史的業餘運動隊伍Long Island Roller Rebels,為到此命令在3月11日入稟法院,指控縣的領導人禁止女性運動員及跨性別運動員使用運動設施的做法,紐約公民自由聯盟在訴訟中代表該隊伍,事件涉及跨性別運動員的權利已經引發了全國的討論。拿騷縣最高法院在5月10日推翻了有關行政命令,裁定縣政府敗訴。[24] 但在6月24日,縣政府的立法機構通過了類似的禁令,有關法令禁止有跨性別成員的女子運動隊伍使用縣政府提供的運動設施,法令已在7月15日獲縣長簽署及生效,紐約公民自由聯盟則在當天再次入稟法院,指控禁令觸犯了紐約州的反歧視法。[25]

2024年11月25日,美國的地方法官S. Kato Crews拒絕了一項請求,該請求旨在阻止一名聖荷西州立大學的男跨女跨性別排球員參加美國西部山區聯盟的賽事,有九名現役排球員入稟法院挑戰聯盟的政策,認為容讓男跨女人士參加女子組賽事存在安全風險及對其他女性運動員不公平,有關請求最終遭到法院拒絕。[26]

2024年12月12日,英國歷史最悠久的高爾夫球會——皇家古老高爾夫俱樂部(R & A推出了一項新的公平競賽政策,表明男跨女跨性別運動員不再可以參加女性專業和精英高爾夫球錦標賽。[27]

2024年12月11日,英國草地網球協會(LTA更新了規則,禁止男跨女跨性別運動員參加全國性及協會轄下的女子組賽事,新規則於2025年1月25日生效。[28]

Fenix FC足球隊的所有隊員都是女跨男人士,球隊在2024年9月在西班牙第五級地區聯賽中首度亮相,成為了歐洲首支獲得聯盟地位的全跨性別球隊。[29]

2024年在巴黎舉行的奧運會,兩位參賽的女拳擊運動員——中華台北的林郁婷與阿爾及利亞的哈莉芙(Imane Khelif),因性別爭議備受矚目。2023年,她們均遭國際拳擊總會(IBA)取消其世錦賽資格。而在奧運會賽事中,與哈莉芙對打了僅46秒的意大利選手Angela Carini,因為被對方擊中後感到無比痛楚,宣佈棄賽,還在擂台上落淚,亦未有跟哈莉芙握手。IBA在8月2日突然宣佈會向Carini派發50,000美元獎金,又向意大利國家拳擊總會及Carini的教練,各派發25,000美元獎金。[30]

2024年8月,聯合國就婦女遭遇不同程度的暴力問題推出了一份名為《暴力在體育運動中侵害婦女和女孩》報告,該報告由Reem Alsalem彙編員指,截至2024年3月30日,有超過600名出生時為女性的運動員在29個運動項目中參加了400多場比賽,當中的獎牌數目總計有890多枚,而她們因與跨性別運動員(生理男性)競賽而失去了獎牌。[31]

涉及更改性別標記與稱謂

早於2019年,有來自美國田納西州的跨性別者入稟位於納什維爾的聯邦法院,認為田納西州政府禁止市民更改出生證明上的性別記項實屬違憲,有關法令不符合政府的利益,更讓跨性別者因要出示不符合其性別認同的出生證明,而遭受歧視、騷擾甚至暴力。法院駁回了案件,提訴人為此上訴,2024年7月12日,上訴法院裁定幾位跨性別提訴人敗訴,並指州政府禁止市民更改出生證明上的性別記項政策,並沒有違憲。[32]

美國,至少10個由共和黨執掌的州份在2023年相繼推出了一些新法例,限制跨性別和非二元性別的學生,使用與原生定性別不符的名字或代名詞。[33]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的維珍尼亞分部在2024年2月對維珍尼亞州的教育部門提出兩項訴訟,要求法院推翻相關針對跨性別學生的政策,有關政策允許教師及學生依照跨性別學生出生時的姓名及代名詞來稱呼他們。不過,其中一宗訴訟在7月時已遭約克縣的巡迴法院駁回。[34]

2024年11月1日,德國正式實施《性別自決法》,容許年滿18歲人士毋須提交醫療證明或得到法院的許可,便可向政府部門申請更改官方文件上的姓名及性別,每年可更改一次。14至18歲人士申請更改性別,須獲家長或法定代理人同意,如未獲有關人士同意,在家事法庭的准許下申請人亦可更改性別。未滿14歲申請人,只能透過法定代理人提交申請。[35]

2024年10月4日,歐洲聯盟最高法院裁定,羅馬尼亞拒絕承認擁有英國及羅馬尼亞國籍的女跨男人士Arian Mirzarafie-Ahi變性後的性別,是侵犯了她的權利,並違反了歐洲法律。[36]

與性別議題相關的立法或裁決

2024年4月1日,《仇恨犯罪與公共秩序(蘇格蘭)法案》在蘇格蘭正式生效,該法將旨在煽動基於對年齡、殘疾、宗教、性傾向、跨性別身份和性特徵變化的仇恨,並作出威脅或冒犯的行為,列為罪行。新增的條文會加到早在30多年前已在全英國實施的仇恨罪的法例中。[37]

2024年11月12日,俄羅斯國會下議院通過了一項法案,禁止允許性別重置,即變性的國家的人士收養俄羅斯兒童。法案於11月20日獲上議院通過,總統普京在11月23日簽署了法案,使之成為法律。[38]

日本法例規定,想要改變官方文件上出生時的性別,有關人士必須被診斷為患有性別畸形恐懼症(gender dysmorphia),並且必須接受切除性器官的手術。一位40餘歲的日本西部居民就有關更改性別的法定要求提出訴訟,訴訟期間原訴人曾透過律師指,手術要求令其經濟和身體帶來巨大負擔,並認為要求違反了憲法保障的權利。日本最高法院在2023年10月裁定有關法定要求違憲,並將案件發回高等法院審理。2024年7月10日,廣島高等法院裁定,原訴人可在不接受變性手術的情況下更改其官方文件上的性別。[39]


[1] Euronews with AP, “Greek parliament approves legalization of same-sex civil marriage,” euronews, February 15, 2024. https://www.euronews.com/2024/02/15/greek-parliament-approves-legalisation-of-same-sex-civil-marriage; https://www.bbc.com/news/world-europe-68310126.

[3] 〈泰王簽署婚姻平權法案 明年1月起泰國同性婚姻合法化〉,《明報》,2024年9月25日,網站:https://news.mingpao.com/ins/%E5%9C%8B%E9%9A%9B/article/20240925/s00005/1727241285595;〈泰國同性婚姻正式生效 數百對情侶集體登記結婚〉,《am730》,2025年1月24日,網站:https://www.am730.com.hk/%E5%9C%8B%E9%9A%9B/%E6%B3%B0%E5%9C%8B%E5%90%8C%E6%80%A7%E5%A9%9A%E5%A7%BB%E6%AD%A3%E5%BC%8F%E7%94%9F%E6%95%88-%E6%95%B8%E7%99%BE%E5%B0%8D%E6%83%85%E4%BE%B6%E9%9B%86%E9%AB%94%E7%99%BB%E8%A8%98%E7%B5%90%E5%A9%9A/527123;“Hundreds of same-sex couples wed as Thailand’s landmark marriage bill takes effect,” CNN, last modified January 23, 2025, https://edition.cnn.com/2025/01/22/asia/same-sex-couples-marriage-equality-thailand-intl-hnk/index.html.

[5] Maina Mwaura, “Staff member fired from Fuller Seminary explains why she couldn’t sign the statement of faith anymore.” Baptist News Global. February 15, 2024. https://baptistnews.com/article/staff-member-fired-from-fuller-seminary-explains-why-she-couldnt-sign-the-statement-of-faith-anymore/.

[6] Joey Butler, “May 3 wrap-up: Historic conference comes to a close.” UM News. May 3, 2024, https://www.umnews.org/en/news/may-3-wrap-up-historic-conference-comes-to-a-close; Rev. Joelle Henneman, “On toward Christian perfection after General Conference.” UM News, May 24, 2024. https://www.umnews.org/en/news/on-toward-christian-perfection-after-general-conference; Heather Hahn, “United Methodists remove same-sex wedding ban.” UM News. May 3, 2024. https://www.umnews.org/en/news/united-methodists-remove-same-sex-wedding-ban; Heather Hahn, “Church ends 52-year-old anti-gay stance.” UM News. May 2, 2024. https://www.umnews.org/en/news/church-ends-52-year-old-anti-gay-stance; Heather Hahn, “40-year ban on gay clergy struck down.” UM News. May 1, 2024. https://www.umnews.org/en/news/40-year-ban-on-gay-clergy-struck-down;〈聯合衛理公會大比數通過決議 修訂婚姻定義刪五十載反同條文〉,《時代論壇》,2024年5月14日,網站:https://www.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74427&Pid=102&Version=0&Cid=2143&Charset=big5_hkscs&fbclid=IwY2xjawCyr-hleHRuA2FlbQIxMQABHYCLbPO1JIL4uYZT3nzDUtMXx4wakr1iavqZqwp9JBb3OZHOUmG5tFcarQ_aem_AXorFuV3DHKOdCuLpeHMTE1u076W-Fl1pMdRZebcUUQMrmfxESYjErliX7r-bcKTMLm2Tg6XxvZlJvN2XvoYHYdJ

[7] Ciarán Giles, “Too pretty? Easter poster depicting a handsome, fresh-faced Jesus prompts criticism in Spain,” AP, last modified February 2,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spain-easter-poster-salustiano-jesus-e09de88385f8f50fea5f6260b0b35a5d; “'Sexualised' Jesus painting sparks controversy in Spain,” BBC News, last modified February 6, 2024, https://www.bbc.com/culture/article/20240205-sexualised-jesus-painting-sparks-controversy-in-spain.

[8] Nicole Winfield, “Vatican blasts gender-affirming surgery, surrogacy and gender theory as violations of human dignity,” AP. April 9,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vatican-gender-surrogacy-abortion-pope-3f84d8eb97f045b0cfb0ec1efa4e614e.

[9] Patrick Reilly, “Vatican breaks silence on controversial 2024 Paris Olympics’ ‘Last Supper’ drag performance.” New York Post, August 4, 2024. https://nypost.com/2024/08/04/world-news/vatican-breaks-silence-on-2024-paris-olympics-last-supper-drag-performance/.

[11] Mike Donoghue, “Fired snowboard coach settles lawsuit for $75K.” Vermont Daily Chronicle. March 7, 2024. https://vermontdailychronicle.com/fired-snowboard-coach-settles-lawsuit-for-75k/; “VT snowboard coach favorably settles after being fired for stating biological fact.” Alliance Defending Freedom. March 5, 2024. https://adflegal.org/press-release/vt-snowboard-coach-favorably-settles-after-being-fired-stating-biological-fact/.

[13] Marisa Sarnoff, “Masterpiece Cakeshop owner of Supreme Court fame notches another win, this time after refusing to bake cake celebrating transition of transgender lawyer.” Law&Crime, October 9, 2024. https://lawandcrime.com/high-profile/masterpiece-cakeshop-owner-of-supreme-court-fame-notches-another-win-this-time-after-refusing-to-bake-cake-celebrating-transition-of-transgender-lawyer/; Nate Raymond, “Colorado court ducks deciding if baker could refuse to make LGBTQ-themed cake.” Reuters. October 9, 2024. https://www.reuters.com/legal/colorado-court-ducks-deciding-if-baker-could-refuse-make-lgbtq-themed-cake-2024-10-08/; https://www.aol.com/news/colorado-court-ducks-deciding-baker-183600910.html.

[14] “Alabama can enforce a ban on gender-affirming care for transgender minors, appeals court rules,” AP, last modified January 12,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alabama-transgender-minors-health-care-ban-a2959b61297549864946b9df9cb1f222; “Trans youth sue over Louisiana's ban on gender-affirming health care,” CBS News, last modified January 9, 2024, https://www.cbsnews.com/news/5-trans-minors-and-their-families-sue-louisiana-over-ban-on-gender-affirming-care/.

[15] “HB 68 Update” Ohio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last modified August 21, 2024, https://ohpsych.org/news/680311/HB-68-Update.htm; “U.S. appeals court clears way for Florida ban on transgender care for minors,” NBC News, last modified August 27, 2024, https://www.nbcnews.com/nbc-out/out-politics-and-policy/appeals-court-florida-ban-transgender-health-care-minors-rcna168395.

[16] Libby Stanford, “New Title IX Rule Has Explicit Ban on Discrimination of LGBTQ+ Students,” Education Week, April 19, 2024, https://www.edweek.org/policy-politics/new-title-ix-rule-has-explicit-ban-on-discrimination-of-lgbtq-students/2024/04;〈美國:拜登在《教育法修正案第九條》加入「性別認同」,往後「男跨女」都將被涵蓋在該法對「女性」的保障中〉,No Self ID TW,2024年4月19日,網站:https://noselfidtw.cc/news/biden-appends-gender-identity-to-title-ix-adding-biological-males/

[17] Andrew Demillo, Geoff Mulvihill and Hannah Schoenbaum, “Federal protections of transgender students are in effect where courts haven’t blocked them.”  AP. August 2,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ransgender-rights-title-ix-schools-2093e480783d207ee4ce9ffa7c74e932.

[18] Rikki Schlott, “Over 5700 American children had trans surgery between 2019 and 2023, medical group claims: Treated like guinea pigs.” New York Post, October 8, 2024.  https://nypost.com/2024/10/08/us-news/over-5700-americans-under-18-had-trans-surgery-from-2019-23/; “Like You, We’re concerned citizens,” StopTheHarm, https://stoptheharmdatabase.com/about/.

[20] Alix Culbertson, “Emergency ban on puberty blockers by Tory government was lawful, High Court rules,” Sky News, last modified July 29, 2024, https://news.sky.com/story/emergency-ban-on-puberty-blockers-by-tory-government-was-lawful-high-court-rules-13186735.

[21]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Social Care, “Ban on puberty blockers to be made indefinite on experts’ advice,” GOV.UK, last modified December 11, 2024, https://www.gov.uk/government/news/ban-on-puberty-blockers-to-be-made-indefinite-on-experts-advice; Gabriela Galvin, “The UK is the latest country to ban puberty blockers for trans kids. Why is Europe restricting them?,” Euro News, last modified December 13, 2024, https://www.euronews.com/health/2024/12/13/the-uk-is-the-latest-country-to-ban-puberty-blockers-for-trans-kids-why-is-europe-restrict.

[22] Geoff Mulvihill, “Things to know as courts and legislatures act on transgender kids’ rights.” AP. April 17,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ransgender-care-sports-courts-idaho-4bbba11d7cd60916715ba230fa986c88; Holly Ramer, “New Hampshire Senate passes bill to restrict transgender athletes in grades 5-12.” AP. May 17,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ransgender-athletes-new-hampshire-2225033f22c9ea2e5bb20e5a2784e4a4; “New Hampshire Gov. Sununu signs bill banning transgender girls from girls’ sports,” AP, July 20,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ransgender-athletes-new-hampshire-5f6d70e89c9f7d9f494d2ed650e94c67.

[23] Ralph D. Russo, “NCAA Committee on Infractions member resigns over association’s transgender athlete policy.” AP. February 17,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ncaa-transgender-df3d879ec9ea78b5b155562f78b2c704.

[24] The Associated Press, “After a county restricted trans women in sports, a roller derby league said, 'No way'.” NBC News. March 28, 2024. https://www.nbcnews.com/nbc-out/out-politics-and-policy/county-restricted-trans-women-sports-roller-derby-league-said-no-way-rcna145444; Parker Schug, “Nassau County's transgender athlete ban struck down in county supreme court,” LI Herald.com, May 13, 2024, https://www.liherald.com/stories/blakeman-faces-more-legal-pushback-on-executive-order,207782?.

[26] Mead Gruver and Amy Beth Hanson, “Judge rejects request to sideline a San Jose State volleyball player on grounds she’s transgender.” AP. November 26,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ransgender-san-jose-women-volleyball-judge-ruling-a45e6751924f73abd5ba5d786d43f5a3https://www.nytimes.com/2024/11/25/us/san-jose-state-volleyball-transgender.html;〈NCAA女排跨性別風暴 4大學棄賽聖荷西州大加強安全〉,中央通訊社,2024年10月4日,網站: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410040146.aspx

[27] “R&A bans transgender players from competing in female events.” Reuters, December 13, 2024, https://www.reuters.com/sports/golf/ra-bans-transgender-players-competing-female-events-2024-12-12/.

[28] “Britiain’s LTA to ban transgender women from some female events.” Reuters. December 12, 2024. https://www.reuters.com/sports/tennis/britains-lta-ban-transgender-women-some-female-events-2024-12-11/;陳國偉:〈女網禁跨性別運動員 英網協增修規則2025生效〉,太報、yahoo!運動,2024年12月16日,網站:https://tw.sports.yahoo.com/news/女網禁跨性別運動員-英網協增修規則2025生效-023624443.html

[31] Ryan Morik, “Biological females have lost nearly 900 medals to trans athletes: UN report.” Fox News. October 23, 2024, https://www.foxnews.com/sports/biological-females-have-lost-nearly-900-medals-trans-athletes-un-report; “Violence against women and girls, it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United Nations, August 27, 2024, https://documents.un.org/doc/undoc/gen/n24/249/94/pdf/n2424994.pdf; 招雋寧:〈聯合國特別報告抨擊 跨性別作賽危害女童人身安全〉,香港性文化學會有限公司,2024年12月5日,網站:https://blog.scs.org.hk/2024/12/05/%E8%81%AF%E5%90%88%E5%9C%8B%E7%89%B9%E5%88%A5%E5%A0%B1%E5%91%8A%E6%8A%A8%E6%93%8A-%E8%B7%A8%E6%80%A7%E5%88%A5%E4%BD%9C%E8%B3%BD%E5%8D%B1%E5%AE%B3%E5%A5%B3%E7%AB%A5%E4%BA%BA%E8%BA%AB%E5%AE%89%E5%85%A8/

[32] Travis Loller, “Transgender Tennesseans want state’s refusal to amend birth certificates declared unconstitutional.” AP. May 3,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ennessee-birth-certificates-transgender-policy-6bdc75d77fcab14e24fd3fa2582588f6; “Federal appeals court says there is no fundamental right to change one’s sex on a birth certificate,” AP, July 13,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ennessee-birth-certificates-transgender-policy-7cad2460d7fcb06d0aff1a2849ab1f33.

[34] Whittney Evans, “Virginia judge dismisses ACLU lawsuit over school policies for trans students,” VPM, July 16, 2024, https://www.vpm.org/news/2024-07-16/virginia-judge-dismisses-aclu-lawsuit-trans-student-school-policies.

[35] “German upper house passes gender self-identification law,” DPA, yahoo! news, last modified May 17, 2024, https://www.yahoo.com/news/german-upper-house-passes-gender-130018509.html; 〈德國「性別自決」法案生效 一年可「變性」一次〉,星島頭條,2024年11月3日,網站: https://www.stheadline.com/realtime-world/3397923/%E5%BE%B7%E5%9C%8B%E6%80%A7%E5%88%A5%E8%87%AA%E6%B1%BA%E6%B3%95%E6%A1%88%E7%94%9F%E6%95%88-%E4%B8%80%E5%B9%B4%E5%8F%AF%E8%AE%8A%E6%80%A7%E4%B8%80%E6%AC%A1; Steven Paulikas and Zana Çobanoğlu, “Self-Determination Act Creates New Rights for Transgender People in Germany,” American-German Institute, June 24, 2024, https://americangerman.institute/2024/06/self-determination-act-creates-new-rights-for-transgender-people-in-germany/; “Declarations under the Self-Determination Act,” German Missions in the United Kingdom, accessed November 28, 2024, https://uk.diplo.de/uk-en/02/naming-law/declarations-under-the-self-determination-act/2683156.

[36] “Romania infringed on transgender man's rights, EU's top court rules.” Reuters. October 5, 2024,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romania-infringed-transgender-mans-rights-eus-top-court-rules-2024-10-05/; “Romania Infringed on Transgender Man's Rights, EU's Top Court Rules,” U.S. News, last modified October 5, 2024, https://www.usnews.com/news/world/articles/2024-10-05/romania-infringed-on-transgender-mans-rights-eus-top-court-rules.

[37] “New Hate Crime laws come into force.” Scottish Government. April 1, 2024. https://www.gov.scot/news/new-hate-crime-laws-come-into-force/.

[39] Mari Yamaguchi, “Court in Japan allows transgender woman to officially change gender without compulsory surgery.” AP. July 12,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japan-court-ruling-transgender-gender-surgery-d0a15add68ed21cb33897bb5fc0128a1.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4年12月)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5/01/2025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全球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之後,他與其盟友曾承諾將會撤回拜登政府之前對跨性別人士提供的保護,而為跨性別者爭取權益的人士亦開始轉移向美國最高法院尋求幫助,即使現時法院是由保守派所主導。2024年12月4日,最高法院開始對田納西州禁止未成年人接受性別肯定治療的法例進行審理,外界估計法院有可能支持該項禁令。這類法律在當前的文化戰爭中引起了激烈的討論,它涉及性別認同、青少年的權利以及醫療護理等問題。為跨性別者爭取權益人士認為,有必要維護跨性別者的權益,有關爭議除了涉及跨性別青少年是否可以使用青春期阻斷劑和接受荷爾蒙治療,還包括他們可以參加哪些運動競賽項目,以及使用男廁還是女廁。[1]

在Sarah McBride當選美國國會眾議員,並成為首位公開自己跨性別身份的立法者之後,另一位眾議員Nancy Mace提出了一項法案,旨在禁止跨性別女性(生理男性)使用國會山莊的女性洗手間。眾議院議長Mike Johnson亦支持此項建議。2024年11月20日,他發表聲明指:「女性應該擁有女性的專用空間。」他指出,這項新規則將在國會山莊和眾議院辦公樓內執行,同事有需要可使用各自辦公室的私人廁所或國會的無性別洗手間。[2]

2022年,一群來自美國威斯康辛州的父母向該州學區Eau Claire提訴,指控該學區發出指引,鼓勵員工與學生討論跨性別事宜,違背了憲法保障的父母權利及宗教自由。下級法院認為,父母缺乏法律權利或起訴權,亦沒有家長可提供證據證明有關政策如何影響他們或他們的孩子,判家長敗訴,提訴的家長上訴,2024年12月9日,最高法院駁回了有關上訴,維持原來的裁決。[3]

2024年11月25日,美國的地方法官S. Kato Crews拒絕了一項請求,該請求旨在阻止一名聖荷西州立大學的男跨女跨性別排球員參加美國西部山區聯盟的賽事,有九名現役排球員入稟法院挑戰聯盟的政策,認為容讓男跨女人士參加女子組賽事存在安全風險及對其他女性運動員不公平,有關請求最終遭到法院拒絕。[4]

2024年12月13日,美國喬治亞州有共和黨參議員建議,該州應制定法例,禁止男跨女跨性別者參加高中及大學的體育運動項目,這為2025年該州的立法會期的制定了行動的方向。[5]

2024年12月12日,英國歷史最悠久的高爾夫球會——皇家古老高爾夫俱樂部(R & A推出了一項新的公平競賽政策,表明男跨女跨性別運動員不再可以參加女性專業和精英高爾夫球錦標賽。[6]

2024年12月11日,英國草地網球協會(LTA更新了規則,禁止男跨女跨性別運動員參加全國性及協會轄下的女子組賽事,新規則於2025年1月25日生效。[7]

根據西班牙《馬卡報》在2024年10月的一篇報道,西班牙球會歐霸體育會與特拉薩球隊在加泰隆尼亞的女子足球聯賽中對賽,歐霸體育會以3比1勝出,但隊內有兩名球員——Alex Alcaide Llanos及Nil Alcon Labella為女跨男跨性別者,其中一位曾服用荷爾蒙藥物,二人都接受過性別轉變治療,她們的臉上均長出了鬍鬚,事件引起了爭議。Llanos表示,自己已接受荷爾蒙治療五年,不過仍未獲准參與男子組比賽。當地有議員公開批評,指特拉薩的女孩輸給了歐霸體育會,因為她們有兩個長鬍子的球員卻被視為女性,又指邪惡的性別意識形態抹殺了她們的存在。Llanos過去曾在訪問中表示,只要她的身份證仍展示性別為女性,她就得代表自己的性別去比賽,又表示如果她覺得自己有極端優勢的時候,她就會退出,站到一旁。[8]

2024年8月,聯合國就婦女遭遇不同程度的暴力問題推出了一份名為《暴力在體育運動中侵害婦女和女孩》報告,該報告由Reem Alsalem彙編員指,截至2024年3月30日,有超過600名出生時為女性的運動員在29個運動項目中參加了400多場比賽,當中的獎牌數目總計有890多枚,而她們因與跨性別運動員(生理男性)競賽而失去了獎牌。[9]

網絡旅遊平台Agoda與顧問公司Access Partnership共同發表了一份名為《婚姻平權對泰國旅遊業的經濟影響》報告,評估泰國自2025年1月22日起,估算泰國實施婚姻平權法案(同性婚姻)後可能帶來的經濟效益,報告估計在法案生效後的兩年,每年將額外吸引400萬名外國遊客到訪泰國,並每年帶來約20億美元的旅遊收入。[10]

2023年5月,馬來西亞內政部人員突襲多個購物中心的瑞士鐘錶製造商開設的Swatch專賣店,扣押了172隻同志驕傲系列(Pride Collection)的手錶。這些手錶有多種設計,有些錶帶上有六色彩虹,有些則為六種顏色的單色,這些顏色都與同性戀驕傲旗幟相呼應。被指手錶傳遞危險訊息,Swatch提出了異議,該公司表示這些手錶傳遞的是和平與愛的訊息。2024年11月25日, Swatch贏了有關的訴訟,吉隆坡高等法院裁定這172隻手錶是在沒有搜查令的情況下遭到非法扣押。法院命令有關部門在14天內歸還這些手錶予Swatch公司,並表示若手錶如有損壞,Swatch可以要求賠償。馬來西亞內政部長Saifuddin Nasution隨後表示,政府將等待法院的完整判決,然後再決定是否上訴。[11]

據韓聯社報道,2024年10月27日,南韓教會聯合多個基督教團體,在首爾市光化門廣場、市廳廣場等地點舉辦大規模集會,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主辦單位宣稱有超過110萬名參加者出席聚會,南韓警方則估計參與聚會人數約23萬。大會舉行聯合崇拜,並表達反對南韓同性婚姻合法化及反對國會制定「禁止歧視法」。另外,有持不同意見的宗教團體在當天亦舉辦了聚集,並對基督教團體舉辦聯合活動表示擔憂,認為他們宣揚歧視和仇恨。[12]

本地

明光社

政府就公屋、居屋政策及《無遺囑者遺產條例》及《財產繼承(供養遺屬及受養人)條例》被指對同性伴侶不公平的司法覆核案提出終極上訴,終審法院在2024年11月26日頒下裁決,裁定政府敗訴。

終院判詞指,房委會的首要目標是滿足弱勢社群的住屋需求,不應因異性夫婦的生育能力而對同性伴侶施加歧視。現行政策並沒有因為異性夫婦是否已經生育或計劃生育,或是否有生育能力而加以區別對待。判詞又指,異性夫婦申請房屋時不獲保證輪候時間,就算將同性伴侶加入隊伍,只會延長輪候時間,這樣亦不會影響異性夫婦權利。另外,祖孫、兄弟姐妹等家庭組合可以「一般家庭」身份申請公屋,他們和異性夫婦在同一隊伍等候,由此可見異性夫婦權利非獨有。

判詞又指,在海外締結且有效的同性婚姻,是公開作出的承諾,具公眾性和排他性,超越純粹的同居關係,法官認為它與異性婚姻無異。《基本法》第三十七條雖然規定惟有異性伴侶,享有受憲法保障的婚姻權利,並獲得婚姻的法律地位,但同性伴侶向房委會提出申請的權利,並不涵蓋在相關法律地位內。

對遺產法例的爭議,終院法官認為海外註冊的同性婚姻超越純粹同居關係,屬法例規管下公開作出的承諾,與異性婚姻無異,具有同等密切的關係,而《無遺囑者遺產條例》和《財產繼承(供養遺屬及受養人)條例》的立法目的,與生前贍養責任無關,只關乎死者無遺囑下的財產分配。律政司指同性伴侶無法在香港合法結婚,故與異性伴侶有別,法官認為這是循環論證,有關理據正是針對同性伴侶的差別待遇。就上述案件,終院均判政府敗訴。

特區政府表示尊重終審法院的裁決,會仔細研究判詞並徵詢律政司意見,以決定適當跟進行動。房委會亦表示尊重終院判決,會認真研究判決並會按情況徵詢法律意見,以作跟進。[13]

(資料截至2024年12月23日)


[1] Mark Sherman and Geoff Mulvihill, “The Supreme Court will hear arguments over Tennessee’s ban on gender-affirming care for minors.” AP. November 29,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supreme-court-transgender-tennessee-genderaffirming-minors-ban-9450d58a12c7a15e4c4f5a1a2fe0d6ec; Mark Sherman, “Supreme Court seems likely to uphold Tennessee’s ban on medical treatments for Transgender minors.” ABC News. December 5, 2024, https://www.abc.net.au/news/2024-12-05/us-supreme-court-set-to-hear-major-transgender-rights-case/104688554.

[2] Holly Honderich and Max Matza, “House speaker backs transgender bathroom restrictions on Capitol Hill.” BBC. Nov 21, 2024,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ly2pknez94o;〈跨性別議員將履新 共和黨擬阻用女廁〉,《信報財經新聞》,2024年11月22日;〈美首位跨性別議員想用女廁遭抗議 議長決定:要按出生性別使用〉,星島,2024年11月22日,網站:https://www.singtao.ca/6947521/2024-11-22/news-%E7%BE%8E%E9%A6%96%E4%BD%8D%E8%B7%A8%E6%80%A7%E5%88%A5%E8%AD%B0%E5%93%A1%E6%83%B3%E7%94%A8%E5%A5%B3%E5%BB%81%E9%81%AD%E6%8A%97%E8%AD%B0+%E8%AD%B0%E9%95%B7%E6%B1%BA%E5%AE%9A%EF%BC%9A%E8%A6%81%E6%8C%89%E5%87%BA%E7%94%9F%E6%80%A7%E5%88%A5%E4%BD%BF%E7%94%A8/?variant=zh-hk

[3] Mark Sherman, “Supreme Court rejects Wisconsin parents’ challenge to school guidance for transgender students,” AP. December 9,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supreme-court-transgender-students-wisconsin-parents-b3e4068740e04bfc628e54992abb5166; “Parents sue Eau Claire schools for transgender policy,” SFGATE, September 7, 2022, https://www.sfgate.com/news/article/Parents-sue-Eau-Claire-schools-for-transgender-17425839.php.

[4] Mead Gruver and Amy Beth Hanson, “Judge rejects request to sideline a San Jose State volleyball player on grounds she’s transgender.” AP. November 26,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ransgender-san-jose-women-volleyball-judge-ruling-a45e6751924f73abd5ba5d786d43f5a3https://www.nytimes.com/2024/11/25/us/san-jose-state-volleyball-transgender.html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410040146.aspx

[5] Jeff Amy, “Georgia Republicans recommend further law to restrict transgender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P, December 14,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georgia-transgender-women-sports-2552118c2237a278dfee16df9335f5e8.

[6] Reuters, “R&A bans transgender players from competing in female events.” Reuters. December 13, 2024. https://www.reuters.com/sports/golf/ra-bans-transgender-players-competing-female-events-2024-12-12/.

[10] 許若茵:〈彩虹經濟威力!泰國同婚合法化 每年估吸400萬外國客〉,NOWnews,2024年11月14日,https://www.nownews.com/news/6582588

 

[11] “Swatch winds Malaysian suit over watches the government said had LGBTQ+ elements.” AP. November 25,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malaysia-swatch-seizure-lgbtq-watch-gay-pride-226f2c9098f87149c05a95f1a9ee1540.

[13] 〈同性伴侶申公屋 終院裁決:與異性婚姻同權〉,文匯網,2024年11月27日,https://www.wenweipo.com/a/202411/27/AP67462c5ee4b0f259b8b23f4e.html;〈終院指房委政策排他違憲 公屋居屋非異性獨有權利〉,明報加西網,2024年11月27日,https://www.mingpaocanada.com/van/htm/News/20241127/HK-gba2_r.htm

對覺醒文化的反彈

呂英華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15/01/2025

覺醒(woke)這個詞剛開始用於公開言論時,它往往穿插在正義之聲之中,提醒人要消除一切對黑人的歧視問題,而「覺醒」,是指要在社會上對黑人的歧視與壓迫保持清醒,不要讓一些風氣使得人們對歧視問題變得麻木。這些語言令人覺得,「覺醒文化」的確是一個好東西,它讓人時刻警惕不公義的事在發生,既然如此,為何又會有許多人發起反覺醒(anti-woke)行動呢?為何知名富商馬斯克會說覺醒文化「殺死了」他的兒子,且誓言要摧毀覺醒文化呢?

被騎劫的覺醒

覺醒文化要人意識到周圍的歧視以及不平等事件,特別在「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運動後,當中「保持覺醒」(stay woke)成為政治左派的用語,之後亦輾轉被附加了許多新的意思,[1] 漸漸它也成為了一眾LGBT+(男女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等)群體的政治用語。時至今天,覺醒文化正為「多元文化」發聲,就如今天的DEI(即多元〔Diversity〕、公平〔Equity〕及共融〔Inclusion〕)元素擴散至不同的媒體,連一些電子遊戲也受覺醒文化影響。[2]

明光社

當「覺醒」一詞被騎劫,引發了大規模的「取消文化」現象,而取消文化,就是指一班激進的覺醒者嘗試摧毀一些他們認為「政治不正確」的言論,試圖抵制、刪除一切與他們相左的意見或意識形態。著名小說《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羅琳(J.K. Rowling)在2020年介入了爭取跨性別權益者與性別批判女權主義者之間的爭論,羅琳曾在社交媒體發文暗示女人一詞已被模糊,有人認定她想指出「有月經的人才是女人」,並在否定「男跨女」跨性別者不是真正的女性,事件引發了風波,她更被指淪為「反跨性別運動的激進女性主義者」(trans-exclusionary radical feminist,簡稱TERF)。羅琳其實是同性戀運動的支持者,但因不認同跨性別意識形態便備受批評,更成為取消文化的受害者。[3] 主張多元的LGBT+群體,往往以歧視作為武器,排斥一切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想取消他們的發言權,只要有一點不認同,就想辦法將這些人驅逐,這樣到底是多元,還是專制?

覺醒主義(wokism)圍繞著平等、公義等範疇的社會問題,特別是要捍衛少數族群,例如反對種族主義、性別歧視以及爭取LGBT+群體的權利。[4] 而覺醒的原意是反歧視,但LGBT+群體卻將「歧視」演化為他們「爭取權利」的工具。歧視原意是指基於不正當理由,差別對待某些族群以及限制他們的權利。[5] 在過往的種族隔離政策中,許多的黑人受到勞役以及不人道的對待,所以人們需要覺醒,關注受到歧視的黑人,讓他們重獲作為人的基本尊嚴。而LGBT+群體則再進一步,除了要求消除歧視,更爭取他們想要的權利,例如同性婚姻、以自我稱聲明方式變性等等。當然,一切侮辱、人身攻擊以及不合理對待別人的行為,的確是需要正視及糾正的;但如果連合理差別對待也不接受、將不認同其理念視作歧視,甚至要刪除他人的聲音,這樣的行為同樣是對別人權利的踐踏,無怪乎有人形容這種覺醒文化為思想病毒。而不少人反對性小眾群體爭取某些權利,並不是出於仇恨又或恐懼,而是擔憂社會的婚姻制度和家庭價值遭到破壞,兒童不能健康地成長。

是人們覺醒了,還是潮流所使然?

明光社

馬斯克曾在訪問中如此說:「我基本上失去了我的兒子」,他稱兒子被覺醒病毒「殺死了」,更發誓要摧毀覺醒病毒。馬斯克的其中一位兒子接受了更改性別的治療,馬斯克稱自己被騙去簽署一些文件,讓未成年的兒子接受變性治療,當時他誤以為若不簽署,兒子便可能會自殺,而兒子則聲稱,青春期阻斷劑等療法能夠挽救跨性別者的性命。[6] 患有性別焦躁症的人是否必須要接受更改性別的治療?若不接受治療,他們的自殺率真的有聲稱的那麼高嗎?英國政府的一份獨立報告指出,欠缺有力的證據證明患有性別焦躁症的兒童和青少年有自殺風險,而提出這種說法的研究,其方法論也很薄弱。研究亦指出,性別焦躁症患者的自殺率並沒有顯著上升。[7]

覺醒文化之所以被稱為文化,因為它是一種潮流。不少的青少年受到朋輩的影響而選擇變性,但一些年日後,有些青少年便開始後悔,希望能回復本來的原生性別。[8] 一項有關覺醒文化的研究,研究人員引用了不同的調查報告,其中一項由ListenFirst公司進行的調查發現,自2020年4月至7月,社交媒體推特(現稱X)充斥著大量附有「取消文化」內容或hashtag(標籤)了「取消文化」的帖文。有關覺醒文化亦研究亦提到,曾經有大學教授要用虛假資料發表一篇文章,該文章竟然獲得專門研究性別議題的學術期刊所接受。[9]

當覺醒成為潮流,甚至成為一個不能遭到批評的意識形態時,它便失去了本來的意義。當一切政治不正確的言論都不能講出口,不能做相關的研究,而政治正確的覺醒思想不斷呈現在電影、電子遊戲、社交媒體中,不少人開始「忍受不了」這股DEI氛圍,社會的反彈自然隨之而來。事實上,被騎劫的覺醒,明顯有著濃厚的後現代味道,它神聖化了個人感覺,就是「我的變性欲望被壓抑,我感覺到不開心,所以他人一定要配合我,消除我的不開心」的幼兒式彆扭。當感覺代替了邏輯,當感覺凌駕於社會利益之上,這根本無法有溝通的可能。[10]

真正的覺醒應該讓人意識到不少的種族受到不合理的差別對待,以及產生的人道危機;虛假的覺醒則是任由人以歧視作為武器來攻擊不認同自己的人,它也誤導一些兒童和青少年認為覺醒才是真理,因此做了錯誤的決定,並且後悔莫及,它更令社會飽受了覺醒思想壓迫,最後引致大規模的反彈。


[1] 徐曉強:〈源自美國黑人民權的單字「Wokisme」,在法國政壇掀起「政治正確獨裁」大辯論〉,關鍵評論,2021年12月21日,網站: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60472(最後參閱日期:2025年1月10日)。

[2] 詳情可參閱以下文章,呂英華:〈政治正確摧毀了創作?〉,明光社網站,2023年5月10日,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article/政治正確摧毀了創作(最後參閱日期:2025年1月10日);張勇傑:〈從《星鳴特攻》看DEI的爭議〉,明光社網站,2024年11月20日,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article/從星鳴特攻看dei的爭議(最後參閱日期:2025年1月10日)。

[3] Jean-David Ponci, “Woke ideology: Favors for the disadvantaged,” Le Regard Libre 2021/2, Selected Articles 2, 18–24, https://shs.cairn.info/journal-regard-libre-2021-2-page-18?lang=en.

[4] Gilles Pache, “Woke culture syndrome: Is research in management under threat?”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search 14, no.1, https://doi.org/10.5296/jmr.v14i1.19323.

[5] Ponci, “Woke ideology.”

[6] David Ingram, “Elon Musk’s transgender daughter, in first interview, says he berated her for being Queer as a child,” NBC News, last modified July 26, 2024, https://www.nbcnews.com/tech/tech-news/elon-musk-transgender-daughter-vivian-wilson-interview-rcna163665.

[7] Louis Appleby, “Independent report: Review of suicides and gender dysphoria at the Tavistock and Portman NHS Foundation Trust: Independent report,” GOV.UK, last modified July 19, 2024,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review-of-suicides-and-gender-dysphoria-at-the-tavistock-and-portman-nhs-foundation-trust/review-of-suicides-and-gender-dysphoria-at-the-tavistock-and-portman-nhs-foundation-trust-independent-report.

[8] 呂英華:〈變性與變性的回轉——Doublethink第三章簡介〉,明光社網站,2024年1月27日,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article/變性與變性的回轉-doublethink第三章簡介(最後參閱日期:2025年1月13日)。

[9] Pache, “Woke culture syndrome.”

[10] 馬文綦:《覺醒文化:美國深層內戰》(香港:筆求人工作室,2023)。

愛情既要浪漫也要麵包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5/01/2025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消費觀念的變化,年輕人在談戀愛時如何合理管理財務及開支,已成為一個重要課題。本文邀請了資深財富管理規劃師、認證家族傳承規劃師周鴻斌先生,分享在戀愛中明智消費和理財的心得。

拍拖理財智慧,貴乎用心和坦誠

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金錢不僅象徵擁有購買力,更代表自己有選擇權。在戀愛初期,費用的分擔方法常常成為話題。周鴻斌認為,金錢確實是製造浪漫的一個元素,但如果只用金錢來購買物質,這份浪漫可能是短暫的。真正的浪漫來自於用心的付出,比如在特別的日子準備一個蛋糕,或是一起重遊對大家有特殊意義的地方,這樣的約會才能讓彼此的心更靠近。無論是採用「AA制」(平均分擔費用),還是共同決策攤分開支的模式,重點在於雙方坦誠地分享財務狀況和消費習慣。當意見不合時,應該避免其中一方強迫另一方接受自己的想法,而是應該找出雙方都能接受的折衷方案,這樣才能讓戀情平穩發展。

不健康的理財觀念

在職青年中,常見的不健康理財觀念,包括過度消費、使用金錢長期缺乏規劃,以及輕視賺取金錢的努力。周鴻斌觀察到,許多年輕人被社交媒體影響,容易受到即時滿足的誘惑,比如玩電子遊戲時課金、網購,或入住酒店打卡,然後在社交平台上分享高消費活動,這樣的行為可能導致過度消費,甚至入不敷支。

現今的父母通常都會妥善照顧年輕人的衣食住行,讓他們不必憂柴憂米,擔心生活開支,再加上電子貨幣的便利,如日常用的八達通、信用卡等,讓年輕人在不知不覺中就消費了。這種生活模式,較易令年輕人的理財觀念變得短視,更有可能在未來造成經濟困境,年輕人一旦面對突發事件,例如失業或要應付緊急醫療開支,便會感到不知所措。周鴻斌指出,如果將這類不健康的理財習慣帶進戀愛甚至婚姻裡,建立家庭後的開支只會愈來愈多,帶來更大的經濟壓力。因此,年輕人應該踏實地檢視自己的消費模式,並建立「先儲蓄後消費」的理財習慣,這樣才能令未來的生活保持穩定。

信用破產影響深遠

有些人過於重視生活享受,甚至寧願借貸度日,還款時也只是償還信用卡的最低還款額,為了延長還款期而支付利息。這種理財方式,可能會導致個人信用破產。周鴻斌特別提到,信用破產會對個人和戀愛關係帶來深遠的影響。當一方因無法償還債務而申請破產,不僅會重創其個人信用,連未來的財務活動也會受到限制。個人的信貸報告會分為正面資料、負面資料和破產記錄等,信用卡逾期還款的記錄會在欠款全數繳還後保留五年,而破產記錄在破產令頒佈後會在環聯信貸資料庫保留八年。對情侶而言,信用破產意味著未來共同購房或支付其他大額開支時,銀行可能會拒絕貸款,這將影響他們的人生規劃。

這些理財不善的問題並非一朝一夕出現,若情侶間有人因金錢問題而感到焦慮,甚至有賭癮或購物成癮,應盡快尋求協助,改變不健康的消費習慣和制定可行的還款方案,以免囤積更多的債務。事實上建立良好的理財觀念和習慣,不僅能幫助個人管理財務,也能為進入婚姻、建立家庭做好準備。

財務規劃可穩定家庭關係

明光社

周鴻斌因工作的緣故接觸過許多不同年齡層的客戶,透過他們的生命故事,他看到穩健的財富對不同人生階段及家庭的重要。他有不少已婚客戶會為年幼的子女制定教育基金,確保孩子未來有較佳的經濟條件去發展,背後原因是出於父母對子女的愛。對於一些年齡較為成熟的客戶,他們已經儲蓄了一筆財富,希望在沒有工作收入的情況下,依然可以獲得一些被動收入,與另一半共度快樂的退休生活。另外,一些高資產淨值的家族則會透過「家族辦公室」來成立家族信託基金,由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受託人來執行既定的財務指示,避免夫婦或兄弟姊妹因爭奪巨額財富而起衝突,也讓下一代繼承上一代人留給他們的財富和祝福。

有計劃地理財除了可讓生活得到保障,更可將財富延續給下一代,相反如果理財不善,即使擁有再多的財富,也可能在一夕之間失去,更會導致家庭成員之間的對立。對於一般家庭而言,若父母無法應付日常開支,家庭成員之間難免會互相指責,這背後的原因通常與過去累積的財務壓力有關,或因家中經濟支柱失去工作,家庭便會一下子失去收入來源。因財務問題令家庭成員持續引發衝突,往往會令愛情和親情都磨光。

結語

無論在單身、拍拖、結婚、退休等不同人生階段,金錢的角色都不能被忽視。當兩個相愛的人結婚後,二人便會成為一體,他們會為所組織的家庭進行財務規劃,以為伴侶和孩子提供生活所需。祝願所有情侶能就著消費和儲蓄預算充份地溝通,一起為未來建立堅實的基礎,讓甜蜜的愛情更加穩固!

編者序:都是性教育惹的禍?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1/12/2024

每當社會上發生一些與青少年性議題有關的新聞,例如未婚懷孕、墮胎、性騷擾、裸聊騙案和援交等等,社會人士和傳媒多數也會有同樣的回應,就是性教育不足,彷彿出現這些問題都是學校沒有做好性教育所惹的禍,批評學校太過保守和落後,在性教育議題上有太多禁忌。

作為過去20多年努力推動性教育的機構,我們當然大力支持在學校加強性教育,不過,要加強性教育,最重要不是加多幾場講座、多派幾份單張和小冊子,而是要問我們想教甚麼?以及用甚麼態度去教?否則可能只會適得其反。我們同意性教育不應有太多禁忌,當年青人發生性行為的年齡已愈來愈細、從網上接觸有關性的資訊愈來愈容易的時候,若果家庭和學校不願意面對現實,不對年青人作出相應的教導,傳媒和支持性解放的組織很願意代勞,大家放心嗎?

不過,性教育不是性交教育,重點主要不是只在於生理,其實也必須包括心理和倫理等,因此,我們應就著不同的年齡,教授不同的內容,並以現代社會常見的問題作為引子,讓學生透過性教育明白自己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發展,以及親密關係的界線、性行為的後果、影響和責任等等。性教育其實也是生命教育,讓年青人學會愛護自己和尊重別人,以負責任的態度看待兩性關係十分重要。

當大家常常說性教育不足的時候,首先要弄清楚的是性教育應包含甚麼內容?以及可以怎樣教?我們希望透過這本書,將一些多年以來推動性教育的經驗和心得與大家分享,幫助所有關心年青人成長的老師、導師、社工、教牧和家長對症下藥,一起為年青人的健康成長而努力。

認識校園性騷擾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11/12/2024

明光社的同工每年都會被邀請到各中小學分享,當中主講的性教育講座及工作坊超過300場,而其中一個最多學校揀選的題目就是「認識性騷擾」,可見性騷擾是不少學校都重視的課題。

有些學校是因為曾經發生過一些涉及性騷擾的事件,所以邀請我們到校向同學清楚講解性騷擾的定義和後果。猶記得有次在某間學校負責「認識性騷擾」的講座,之後一位同學在老師的陪同下,向我哭訴他在學校面對的困境,當中涉及性騷擾事件,而校方也作出了適當的跟進工作。也有許多學校舉辦以性騷擾為主題的講座是基於「防範於未然」,先教育同學認識性騷擾,以致不作出性騷擾行為,以及一旦不幸遇上性騷擾時的應對和處理方法。

何謂性騷擾?

在此,要先講解一下性騷擾的定義。性騷擾不是一個寫在校規或指引上的詞語,它是列於香港法例第480章《性別歧視條例》之中。

《性別歧視條例》中的性騷擾定義如下:

  1. 任何人如——
     i. 對另一人提出不受歡迎的性要求,或提出不受歡迎的獲取性方面的好處的要求;或
    ii. 就另一人作出其他不受歡迎並涉及性的行徑,
    而在有關情況下,一名合理的人在顧及所有情況後,應會預期該另一人會感到受冒犯、侮辱或威嚇,該人即屬對另一人作出性騷擾;或
     
  2. 任何人如自行或聯同其他人作出涉及性的行徑,而該行徑對另一人造成有敵意或具威嚇性的環境,該人即屬對另一人作出性騷擾。

性騷擾分為兩大類別,第一類是對個別人士的性騷擾,簡單來說是指不受歡迎並涉及性的行徑。由於一個人感到遭冒犯這種感受是主觀的,所以條例列明該行徑是否屬於性騷擾須經過一個「合理的人」的客觀測試,而這個合理的人並不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而是在判斷該行徑是否性騷擾時,需按常理去推斷該行為是否會令人感到遭冒犯、侮辱或威嚇。性騷擾行徑可以是直接或間接地透過身體動作、語言或行為去進行,例如,不恰當的身體接觸、色情笑話、上下打量他人身體、評論別人身材、追問別人的私生活、做出涉及性的手勢和動作、發放不雅圖片或訊息等,都有可能構成性騷擾。

第二類性騷擾,是營造一個在性方面有敵意或具威嚇性的環境,該行徑不一定是直接或故意針對個別人士,但有關環境充斥著涉及性的行為、言語或圖片等,使人感到有敵意或具威嚇性。例如有兩個人在課室裡說色情笑話,由於有其他同學在場,這令沒有參與但聽到他們對話的同學感到不安或尷尬,有關行為已足以構成性騷擾了。

被騷擾者處於弱勢

性騷擾事件中的騷擾者和受害者都沒有特定的特徵,但他們之間往往存在著權力不對等的情況。在校園環境中,有些同學可能在身形、能力、背景、人際關係等各方面都存在優勢,這些同學會藉此優勢去欺負其他資源有限的弱勢同學,而被騷擾的一方往往因著處於弱勢而未能作出反抗。

校園性騷擾對受害者會造成多方面的深遠影響,他們常常感到焦慮和無助,擔心自己會再次遭受騷擾,嚴重的更會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在社交方面,性騷擾會使受害者對他人失去信任,他們會孤立自己,與朋友或同學疏遠,除了將自己封閉起來,他們亦難以與人建立深層關係。這種種的情緒困擾和精神負擔,也會影響受害者的學業,他們會難以集中注意力上堂,甚至逃避上學,有的更會選擇退學。而這些影響是長遠的,在未來會繼續影響受害者的生活。

筆者相信大部份校園性騷擾事件的出現,是因為同學對性騷擾缺乏認識,以為一些行為只是無傷大雅的玩笑或惡作劇,輕視了自己的行為對他人造成的傷害,所以每一個人都應該留意自己的言行和別人的感受,同學間應該互相尊重。

而若有同學不幸遭遇性騷擾,要相信自己的感覺,因為一個行為是否構成性騷擾,其中一個因素是取決於受害人對那行為的觀感,只要受害人認為那行為「不受歡迎」,有關行為便可能構成性騷擾。沉默、啞忍只會使問題惡化,所以我們鼓勵受害人勇敢表明立場,拒絕性騷擾行為,並向信任的師長朋友尋求幫助。

事件中的旁觀者

性騷擾事件除了涉及騷擾者和受害者之外,還涉及旁觀者,有些同學沒有做出一些令受害者不舒服的事情,但卻看著事件發生而沒有制止。其實,旁觀者除了要拒絕參與性騷擾,更應挺身而出協助保護受害者,並給予受害者支持及鼓勵,有需要時他們可向信任的老師求助。

而學校在校園性騷擾一事上有轉承責任,學校有責任確保同學及所有教職員能夠在一個免受性騷擾的安全環境下學習和工作,包括要做好相關的教育,讓所有教職員和同學認識何謂性騷擾並避免有關行為,如出現懷疑性騷擾的情況,學校必須公平公正地處理,確保涉事者,包括投訴人和被指稱的騷擾者,均可以得到公平的對待,雙方都可以為自己申述,如發現有人真的作出了性騷擾行為,校方應作出適當的懲處。

認識性騷擾其實是每一位同學成長的必修課,除了不作出違法的性騷擾行為,更重要是學習易地而處,以同理心與其他同學相處,尊重他人,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在安全的環境裡學習和成長。

性真的就是愛的表現嗎?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8/11/2024

在戀愛關係中,性行為常常在電影電視被視為情感的延伸,是熱戀中的情侶必然會做的事,但這樣的行為也伴隨著風險,有可能因而感染HIV或意外懷孕。即使現在有藥物能控制HIV的病情,這卻會令人失去原有的健康,並需終身依賴藥物過活。今時今日即使有多種方法應對意外懷孕的狀況,這些選擇也可能對身心靈造成傷害。因此,我們不禁要思考,性行為是否就等同真愛的表現?

性行為在情感上具有特殊的意義,它不僅認定了彼此的關係,還使雙方在情感上互相依附。發生過性行為的情侶,會渴望成為對方的唯一,並期望能夠長久維繫這段關係。然而,如果會令其中一方的身體出現問題、情緒低落或潛在的生命消逝時,又如何成為對方的支持?因此,即使是基於愛,在發生性行為前,應先考慮珍惜生命和愛護身體兩項大原則。若非如此,這樣的關係只會淪為在性慾驅動下不斷追求肉體快感,最終失去真正的情感連結。

每個人都應該尊重愛情,並對自身及伴侶的健康負責。在拍拖過程中,遵守安全的身體界線是必要的,這不僅是對彼此的尊重,也是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待雙方的關係成熟後,再步入婚姻,這樣才能以專一忠誠的態度,與對方享受珍貴的愛情。

愛情的本質在於互相扶持與理解,而非單純滿足的肉體需求。真正的愛應該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和理解的基礎上。透過珍惜彼此的身體與心靈,才能讓愛情不會隨著時間過去而流逝,甚至變得更為穩固。


參考資料:

〈調查:年輕人性態度趨開放 安全意識低 逾半人性行為間歇採預防措施 增染HIV風險〉。《am730》。2024年11月22日。網站:https://www.am730.com.hk/%E6%9C%AC%E5%9C%B0/%E8%AA%BF%E6%9F%A5-%E5%B9%B4%E8%BC%95%E4%BA%BA%E6%80%A7%E6%85%8B%E5%BA%A6%E8%B6%A8%E9%96%8B%E6%94%BE-%E5%AE%89%E5%85%A8%E6%84%8F%E8%AD%98%E4%BD%8E-%E9%80%BE%E5%8D%8A%E4%BA%BA%E6%80%A7%E8%A1%8C%E7%82%BA%E9%96%93%E6%AD%87%E6%8E%A1%E9%A0%90%E9%98%B2%E6%8E%AA%E6%96%BD-%E5%A2%9E%E6%9F%93hiv%E9%A2%A8%E9%9A%AA/509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