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生有時?死有時?── 生死的神學、倫理與牧養〈引言〉
吳庭亮博士
| 生命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01/10/2012
基督徒有永生的盼望,但在世的日子,信徒仍然要面對生與死的倫理問題。有信徒夫婦因為不育而尋求生殖科技的幫助,究竟哪一種方式是合乎神的心意的?有信徒孕婦因為種種理由而須要考慮終止懷孕或墮胎,教會可以如何幫助她們?也有信徒面對生活壓力而渴望早日息勞歸主、又或久病纏身而想放棄醫治,可以嗎?
殘疾歧視條例與性傾向歧視條例
林國冬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文化)
27/09/2012
我是一名傷殘人士,身患先天性脆骨病。某日,因要事而步入一所舊式政府大樓。在接待處理的職員,可能一眼就看出本人的傷患,遂主動地帶領本人乘搭電梯到達目的地。途中,他不斷地講解,這座大樓的無障礙計劃。從他主動協助,樂意幫忙和講解,可見近年社會不斷教育市民不要歧視殘疾人士,確能提升市民對我們這群小眾的接納。
數字在說話
張勇傑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0/09/2012
本港衞生署每季均會發布最新的愛滋病病毒(HIV)感染數字,並表示性接觸仍然是HIV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提醒市民正確使用安全套進行性行為。
傳媒也需要市民的一票
黃仲賢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監察及行動)
13/09/2012
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候選人因為得到選民的信任而能進入議會。然而觀乎傳媒在今次選舉的表現,未知能否得到市民的信任?
就是向蔡元培鞠躬、反思了…
陳永浩博士
| 恒生管理學院通識教育系助理教授
08/09/2012
一個收視率已接近零的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