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變性人

變性人 跨性別

同志(LGBT)運動中的「T」可指變性人(Transsexual)或跨性別(Transgender),主要關乎心理性別,而非性傾向。跨性別是總稱概念,涵概任何兩性以外的性別身份:酷兒、變裝、性別流動等。

How to walk with those in sexual struggling

14/03/2013

So how do we help people to deal with gender issues, may it be orientation or identity?  I think that the first thing we want to do is not to judge people.  Very often, somebody come and share their stories with us.  The first response is not to pull back in shock, and fear, or even horror, but t

關鍵字 變性人, 跨性別

需一併考量不同性傾向人士的狀況

21/02/2013

討論同志平權,往往忽略了雙性戀者、變性人和其他性傾向人士的權利。2012年11月立法會議員動議開展《性傾向歧視條例》立法。條文所指的性傾向包括的是異性戀、同性戀,還有一個坊間較少提及的雙性戀。2013年1月同運組織向行政會議遞信,進一步爭取《性傾向及性別認同歧視條例》,是希望將罹患性別認同障礙的變性人,都納入歧視法的蔭下。這場文化改革永不止於同性戀。最常見的性別身份有LGBTQ,即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變性人和酷兒,但分類當然不限於此。
 

Chok男 Chok女的世代

31/05/2012

早前一個以性別為題材的電視台綜藝節目,嘗試打破男女固有的外表限制,吸引不少觀眾收看;此外,變性人爭取結婚權的官司,也備受關注;如此種種,都加深了社會大眾對性別議題的認識。事實上,傳統男女性別氣質的分野近年日漸模糊,中性打扮的男女比比皆是。究竟性屬身份是怎樣的一回事?

美國加州執照臨床心理學家黃偉康博士,早前應邀擔任明光社性教育教師訓練「Chok男Chok女的世代」的講員,講述怎樣幫助年輕一代建立性屬身份和自我形象。他表示青少年在13歲之前較容易糾正其性屬身份的疑難,並鼓勵教師及家長幫助孩子開心地成長,這有助建立健康的性屬身份。

請勿妄用歧視標籤

12/04/2012

最近,「歧視」之詞常被人掛在嘴邊。在加拿大,環球小姐大熱門Talackova因為曾在網上自認為變性人,之前被大會以「非天生女人」為由取消資格。Talackova與其贊助單位表示該大會的決定帶有歧視意味,聲稱保留法律追訴權,考慮循司法途徑指控主辦單位歧視,後來大會最終容許Talackova參賽;在香港,將軍澳店Agnès b. CAFÉ LPG被港人發現餐牌上僅有英文和簡體字,詞彙更是內地用法,如用「叁明治」代替「叁文治」,因而在facebook被一些網民炮轟此舉不尊重香港本土文化,有歧視香港人之嫌。

持守真理 擇善固執

22/01/2012

2011已成過去,在這一年本地出現幾宗重要的法例修改和法庭裁決,將對日後本港的性文化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
 

關鍵字 同運政治, 變性人

變與不變

18/01/2011

是否所有變性人都可以隨意做手術?變性人W小姐為何未能與男性結婚?從神學角度來看,應如何理解變性人?隨著本港第一宗有關變性人申請結婚的司法覆核敗訴,社會人士對變性人這議題多了關注。為了讓大家對這本來陌生的課題有更多了解,明光社與香港浸會大學校牧處早前合辦「變與不變 — 變性人在醫學、法律及信仰上變了還是沒變?」的通識研討會,特別邀請了主理變性手術的袁維昌醫生、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助理教授張達明教授,以及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系主任江丕盛教授,與大家一同探討變性人此課題。

變性人是男是女?

25/11/2010

一名變性人與男朋友申請註冊結婚,由於香港法律只容許一男一女的婚姻結合,而該名變性人的出生證明書顯示「她」是一名男性,因此婚姻登記處拒絕他們的申請。他們不服而提出司法覆核,並獲得高院受理,張舉能法官於2010年10月5日判原告敗訴。
 

慎防對法治的情緒反應

20/08/2010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的調查發現終審法院常任法官包致金侄女襲警案後,市民對法治評分跌至2004年4月人大釋法以來新低。當中對法庭公正及司法制度公平的評分,以至退休在即的首席大法官李國能的支持度皆全面下跌。

法治是香港的重要基石,而司法能否獨立是維護法治的第一步,大家可以不同意法庭的裁決,甚至公開評論,但必須按法律程序處理,並且只能以事論事,不能夠對法官作人身攻擊或猜測其裁決背後的動機。